• 这个获奖证书我视为家珍

  •     

    □郭应循
      退休了,对名誉奖项是越来越不看重了,但四川日报社颁发的这个获奖证书我却视为家珍。
      在我任金堂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的1983年至1993年的十余年里,曾两次获得四川日报社的奖励。
      1991年6月的一天,我从四川日报社捧回一个大红“优秀新闻干事”获奖证书和一支“英雄”牌高级钢笔,钢笔上就刻有“奖给优秀新闻干事郭应循同志”这13个字,金光闪闪。还有一次——1993年,四川日报以编辑部名义奖励1992年度全省“优秀通讯员”,奖金每人200元,我又榜上有名。
      2022年9月1日是《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获悉“我与四川日报”征文活动,几乎与川报同龄的我,情不自禁回想当年。
      上世纪80年代,从金堂到川报,大约60公里,当年投稿,信封邮寄要3天,最快捷的传真和电话极少。因此,我常常赶早车送急稿。话不多说,将稿件交给相关老师,送到就走,放心得很。
      1990年8月,金堂洪灾,驾船巡查沱江时,船翻了,有人落水,幸得渔舟相救化险为夷。好题材啊!但稿件寄送太慢,传真太忙,赶车又因洪灾无车可赶,我便挤进县委领导的办公室,拿起县上唯一的直通电话。
      四川日报社接电话的老师姓夏,也是负责联系金堂的记者。600来字,我一字字口念,他一字字笔记,两人又一遍遍对细节进行核实确认。
      第二天,《四川日报》一版醒目位置就是我的这篇小通讯。此稿,获过当年好几个省市新闻奖。次年,我又荣获“优秀新闻干事”称号,至今也颇有成就感。
      今天,晒一晒这个获奖证书,怀念那些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报社老师们,更相信这旧感情可以催发新征程的正能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