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书写的心路履历
——《何波文集(诗歌卷)》读后
-
□孙建军
得到新近出版的《何波文集》,着重阅读了其中的诗歌卷。掩卷隐约有感,原本倦怠了许久的诗心,仿佛被重新燃起。所以更愿意将此书收录的何波诗作,解读为他用诗歌书写的心路履历。这缘于何波留存于诗行中经过时间洗磨与人生跌宕,融合童话般的诗心而琢磨出的一抹温暖的明亮。
人生如诗,少年当是诗。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新诗黄金岁月。在一个时代万物争相以春天为序的潮流中,何波堪称四川诗坛的少年才俊。“教室里专注的眼神/印刻着春天坚毅的进取/天空中淅沥的细雨/飘洒下春天温馨的汗滴/呵,我知道了/春天的诗就应该从这里写起”。那年,他才16岁,不仅高唱出了一代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心声,而且驾驭诗歌语言的能力,已是相当成熟。
虽然何波十分谦逊地将这一辑作品定名为“青杏小”,然而呈现出的却是赤子之心的宏大。因为我们渴望成熟而呼唤思想,又因为渴望思想成熟而选择诗歌,再因为美是真理的光辉。由此,一颗童话般的诗心便深深地植根于何波的血脉中了,并于40多年人生际遇的往复回转中,无论守望于三尺讲桌的单调清贫,还是打拼在商业职场的风起云涌,纯真的诗心始终不渝。
于是,在“无花果”这辑中,我们才会读到:“后来我才认清你的心灵/你也开花/只不过把淡红色的思想/向内开得有些隐秘”。诗无达诂,诗人似倾诉爱情,又如自我画像。我更愿意解读为诗人希望表达的,是伴随事业的不断成就而愈发需要诗情诗境的伴随。印证的是,他创作的诗作虽然少了,但思想和诗艺却成熟而精到了。这时的他,以诗心获得人生定力,并且从容不迫地置身滚滚红尘而安详地享受思想者的孤独。
何波将这一辑诗作定名为“无花果”,用心良苦,含蓄深沉。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有的人害怕孤独,生怕和别人的不一样,更害怕别人说他们与别人不一样。偏有另一种人,且真正的诗人尤其突出,他们欣然与寂寞结缘,走进孤独。他们在孤独中冥想,寻找特立独行、纵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存在方式,这方式一旦找到表达的时机,创造就诞生了。
于是,无论在“枯叶蝶”“勿忘我”,还是在“我们已经长大”命名的专辑作品中,我们触摸到的依然是何波那颗童话般的诗心:“太阳永远年轻/星星总是放射光明/镰月呢?能讲很多吴刚和嫦娥的故事/比目鱼最美丽/而彩贝,能听到大海的潮音”“哪怕相依相随是夜晚/我深信,深信/仍有一盏街灯/指引回归的路线”。
于是,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有价的财富被叫做有价之宝,无价的财富被叫做无价之宝,孤独是思想的无价之宝。诗歌是无价之宝,是无焰之光,照亮自身后将不可抵挡地去照亮万物。《何波文集》的出版之于他用诗歌写就的心路履历,不是结局,而是开始。
《何波文集》卷首,珍藏了著名老诗人孙静轩先生早年给作者的赠词,让我忆起了孙静轩一首短诗中的几行,读罢“我们已经长大”最后一页,转述与何波共勉,定当合适:“不要成熟,不要成熟/就让它一半是青,一半是红/一半是甜,一半是苦/假如全都熟透了/也就意味着腐烂与坠落”。
愿我们以诗聚集的身边,没有一个落伍者,更愿何波的诗歌创作再度登高望远。诗是心跳,梦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