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途在漫游中延伸

    ——读丁小炜诗集《野象群》有感

  •     

    □陈海强
      “中国好诗”第七季推出了10位活跃于诗坛的优秀诗人的作品,丁小炜的《野象群》是其中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诗集。用作书名的《野象群》,是收录于诗集中的一首独特之作。这首诗所写的野象群,并非纯属想象的产物,而是关联着一次备受瞩目的事件:2020年3月,16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集体出走“北漂”。丁小炜以诗人的敏锐,为野象群赋予了诗意的解读,在野象群与人类社会之间开启有如通感的精神漫游,在喧哗中努力呈现一条隐秘的心灵之路。
      诗集共分为三辑,分别为“有所行”“有所思”“有所铭”,收录精短诗歌佳作103首。有所行,便多有人生的途中风景;有所思,方有生活的觉悟;有所铭,则是向生命的价值和理想致敬。以此三条线索提携整部诗集,故而可视这部诗集为诗人的心灵之书。
      在第一辑“有所行”中,许多诗篇彰显了诗人的写作立场和生活态度,充分呈现出“行”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人生是一次漫游,在有限的生命中,于目力和情感所及之处,展开遐想的翅膀,尝试从有限到无限的跨越,在诗意前行的路上见证鲜活生动的生命意象,堪称极为宝贵的人生财富。这些诗篇是人生漫游的精彩书写,是奔赴万水千山的心灵之约,是对生活哲思和智慧的取精用宏。诗人笔下的人和事,对任何一位有着类似体验的读者而言,都将产生情感的碰撞。
      故乡是诗人人生行走的起点,诗人的笔下一次次呈现出故乡的意象。正因为如此,一首从心底诞生的诗歌,常常就能成为一把灵魂的钥匙。在《五爪坪》中,“回到故乡,回到那个叫五爪坪的地方/现在这里叫佛手村”。面对时代变迁中的故乡,变化的何止是一个地名,也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的命运。
      不舍昼夜、滚滚流逝的长江水,诗人的人生遭际,让五爪坪、山林、巨石、飞鸟等,凡是融入命运诗行的人间万物,都携带着触动心灵的力量。这种有如自白的真诚书写,记录了人生的途中风景,也唤醒了瞬间世界蕴含的诗意。
      在第二辑“有所思”中,呈现出一个开阔的心灵版图。收录于此辑的诗篇,在探寻精神源流的过程中实现着诗意回溯,是忠实于信仰和生命体验的真情书写。何为诗人?诗人何为?绵延在诗人足下的是生活之路,但在诗意的灵魂中还有一条内心之路需要探索。当诗歌中强烈的生命意识自觉保持在场,这条隐秘之路也连接着文学的不朽之旅。
      在《母亲节》中,诗人写下的句子令人落泪:“多少年,我山一程水一程奔回故乡/回到你沉睡的一个叫五爪坪的地方”。王阳明曾说,父母是人间真神。当人们望云思亲、怆然而涕下时,不仅是怀念逝去的亲人,更是对生命何以诞生和存续的深思。这种所思所想,堪称生命的反应堆,蕴含着惊人的力量。
      诗歌绝不是象牙塔中的呓语,而是对现实世界的真诚表达。诗歌不是诗人的一己之事,而是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保持着深刻的关联。诗人的行走和思考,证明了理想的存在,也让作品拥有衔接生命个体、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神奇功能。
      诗歌不是一束强光,要让一切细微之物消失于视野,而是像显微镜一样,让毫末之事和隐匿于芸芸众生的面孔,变得立体和生动,焕发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之光。以诗歌定格瞬间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留存岁月的切片,进而留存时代背景后的心灵图景。
      《雨夜读唐诗》中,充满浓郁的具象氛围,细雨,唐诗,孤灯,不眠之夜……作品中出现的美酒和飘然而去的诗人,似乎见证着语言的魔术何以存在。所见皆为故人,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体验也如同夜雨般降临。这首诗语言灵动,字里行间都有微光闪烁,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张力和速度。对于瞬间世界的探索,其意义不止局限于诗歌文本。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将思索世界的尝试与对个体生命的自我开掘结合起来,这种精神探索和内省开掘意义深远。
      在第三辑“有所铭”中,收录的诗篇多为探索精神殿堂的恢弘之作,这些诗篇是奏响在心灵世界的金石之声,是腾跃于生命高地的龙虎之相,是雕刻于岁月长河的吉光片羽。诗人在作品中写下了千万里的追寻和相逢,写下了尘埃中不朽的梦想,犹如涓涓细流奔走于大野,最终以大海为集结地,抵达澄明之境。可以说,“有所铭”也是以诗歌的形式致敬理想,让青铜之光闪耀于诗行。
      诗人在大地上的漫游,因为情怀而变得意义非凡。在《咫尺天涯》中,诗人写道:“中国是一座永不停歇的座钟/三沙是一柄钟摆/在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每时每刻,都与祖国同频共振”。南海为诗人提供了澎湃的激情和涌动的灵感,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确实诞生了令人喝彩的佳作。
      与诗人以往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较,《蓝》是一首颇具变法气质的诗作,以蓝色为基调,光的涟漪被想象成日与夜的情话,这种意象,或如举目远眺,故园尽在苍茫中,或如盐粒分解于海水之咸,隐介藏形而又无处不在。通感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蓝”拥有了诸多“味道”。
      以诗歌方式书写宏大主题,在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诗人的观念和立场。在这方面,诗人的语言拥有独特的张力和美感,落笔时也常有举重若轻的风姿。这些精短诗行,充满铿锵之音,不经意间便有诗意的闪电飞掠而过,通过有如多次曝光般的叠加显影,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人写下的是个人的诗意记录,但任何生命个体都可以视为大千世界和众生万象的微缩景观。个体与他者之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诗人的书写就像诗歌中出没的野象群,将诗歌的力量转移到诗行中,见证着灵魂的归途如何在漫游中延伸。从这个意义来说,诗集《野象群》呈现出来的景观,也是诗人与世界对话的一次心灵实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