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母纪》:伟大男性背后的贤良女性

  •     

    □杜阳林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润物细无声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历史长河不断奔腾,大浪淘沙,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女性的名字和传奇:为了孩子在更好环境中成长而经历三次搬家的孟母,在岳飞后背刺字激励儿子“精忠报国”的岳母,送儿孙和家媳上战场英勇杀敌的佘太君……历史的幕布被揭开一角,在“家风”的铸造中,女性光芒不可阻挡。遗憾的是,关注普通女性的视线还是太少,论著太过稀缺,所以,当奉友湘将一部填补历史空白的长篇人物传记《苏母纪》郑重交到我手里时,我因这个选题顿觉眼前一亮。
      “苏母”何人?“眉山三苏”苏洵之妻,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世称“唐宋八大家,一门三父子”,苏家三位男子,可谓国之栋梁,千载伟人,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千古流芳。可惜此前,诸位史学家的笔触大都集中于苏家男子身上,对于程夫人涉墨甚少。奉友湘此次专门为苏母立传,穿越千年,以现代人的目光与一个北宋女子相遇,抽丝剥茧分析生平,呈现人物生动故事,解读她“蕴含于日常之中的伟大”。
      与“一门三苏”相比,或与奉友湘之前致力研究的刘皇后相比,程夫人乃一介平常布衣妇人,留下的历史“足迹”实在太过稀少,与她相关的文字记录寥寥无几。要在少得可怜的文献资料中腾挪辗转,重构程夫人的一生,难度太大。
      可喜的是,对苏母程夫人的系统书写,奉友湘做到了,这也许得益于他在媒体躬耕多年,具备一个资深媒体人的敏锐视点和严密逻辑有关。当他脑海中浮现出“为苏母立传”的构想,便为此作出了充分准备,包括“向时间找线索”,和“向空间要答案”,也就是“查阅史书”和“实地走访”,这两方面的准备,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苏母纪》书稿的完成,如今看来,付出皆有回报。
      司马光撰写的程夫人墓志铭中只有一句话:“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意思是程夫人把全部陪嫁首饰卖掉做生意,几年后便发家致富。但程夫人为什么能够迅速致富,有什么样的经商妙招,没有太多的史料可供参考。我们知道的仅仅是程夫人在眉山城南租下门面,开了间丝绸铺子,大名纱縠行。奉友湘根据自己对宋代成都、眉山、青神等地社会、经济、物产等的深刻研究,把程夫人如何创业经商这段断裂的历史,精心地焊接起来。在他笔下,敢为天下先的程夫人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大胆创新,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他不是天马行空的“戏说”,而是在历史证据之下的逻辑推演与合理延展,丰富了传记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家一门三杰,往复千年,想必并非无人关注过“苏氏家风”。受优良家风熏陶的“三苏”,文采过人,人格独立,影响深远,如同璀璨星辰永恒地闪耀于历史星空。可过去的“家风研究”,人们更多关注于父子、兄弟之间的积极互动,却忽略了母亲的重要地位,奉友湘颇具慧眼,匠心独运,用一支如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苏母形象。
      程夫人是当之无愧的“贤妻”,苏洵年轻时任性,不喜科考,“年二十七犹不学”,身为妻子,她丝毫没有埋怨丈夫不思进取,贪玩恣意,而是默默陪伴和鼓励,直到丈夫滋生出为前程而学的内生动力。
      程夫人是叱咤风云的“女商”,自投身商海,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原则,胜人一筹,创业成功,堪称千年之前的女性商业奇才,优秀的女企业家。她的创业精神、商业眼光和商业智慧,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
      程夫人一生充满“侠气”,行商诚信为本,义字当先,发家致富之后,她并未“独善其身”,而是捐学助弱,援手贫病乡亲,奖励孝亲敬老的族人。
      程夫人也是包容慈爱的“仁母”,天生有高妙的智慧,对孩子们进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几个孩子从小就树立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养成自觉、科学的学习习惯,继承优良的道德品行。她发现租屋宝藏悄悄完璧归赵,让孩子们懂得诚实的可贵;她同孩子们一起救治被家猫抓伤的桐花凤鸟,教导孩子从小敬畏生命,悲悯苍生。苏轼、苏辙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官任职清廉勤政,都是受了母亲的教导和影响。
      《苏母纪》多视点的观察,多维度的书写,多层面的分析,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人女性跃然纸上。她聪慧、坚毅、宽仁、正直,当然,也存在着女性的普遍弱点——太过善良,恨不能将心挖出来,给予夫家和娘家全部的爱。也因如此,她执意将爱女嫁给娘家侄儿,爱女惨遭虐待而早亡,她因此而痛断肝肠,还要承受丈夫与她娘家决裂的痛楚。恩怨纠葛,团团包围,使她成为磨心,一天又一天,磨去了精气神,她在48岁时便撒手人寰,英年早逝,实在可叹可悯。
      苏母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女人,她虽无赫赫功绩流传于世,但她以自己的心血默默培养了“一门三杰”。她不应只是作为“名人的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而在历史留下一个模糊背影,她有自己作为“一家主母”的智谋与胸襟、才能和抱负,于家、于族、于商,她用一生的奋斗做出了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个北宋女人的人生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苏母纪》,是隔着历史的重山叠嶂,揭开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贤能女性面纱,看聚光灯转到苏母身上时,她曾怎样相夫教子,弄潮商海;她曾怎样宅心仁厚,言传身教;她又是怎样受着时代的局限,度过了难以言说的痛苦撕扯。她是那么的活泛与真切,可以走近可以倾听,点点滴滴,扣人心弦,留下无穷之味。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小说专委会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