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
·图片
强化落实,拧紧制度螺栓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邓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再接“厉行节约”,体现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以《条例》为尺,量作风之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落实厉行节约新要求。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都不能丢。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厉行节约更显重要。通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可以将有限财力用于重大战略任务和改善民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筑牢厉行节约的行为防线,强化厉行节约要求不折不扣落实。
厉行节约既是老问题,也有新表现。厉行节约的规章制度历来不少,被议论最多的就是执行力不强。例如,有的“泛化”执行,凡事都以节约为名削减必要公共服务投入,影响日常工作;有的玩数字游戏,通过名目调整、转移支付等手段虚降支出数据;有的将问题简单归咎于跨部门协调难,产生糊涂账;等等。如今,修订后的《条例》实现了“更新升级”,并配套相关规章制度共同构成新的反浪费制度体系。
通过严格预算管理、规范资产配置、数字赋能监管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制度刚性执行;严控楼堂馆所、优化公务出行、推进绿色办公等领域的重点突破,极具现实针对性;党内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协同发力,更大范围织密监督网络……综合来看,以《条例》治理浪费之风将更为精准高效。
厉行节约成效如何重在落实。党政机关要带头示范引领,将领导干部推动节俭工作的成果纳入考核,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高的单位给予表彰。科技赋能节约是关键,可以创新搭建公务消费一体化平台,实行差旅、接待、采购、耗材等“一网通办、全程留痕”。培育节约文化是根本,要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将厉行节约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形成“不敢浪费、不能浪费、不想浪费”的制度文化。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条例》的修订与实施是新时代党政机关作风建设的“施工图”。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抓好落实,方能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更多资源,推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