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 土

    片口龙事

  •     

    □罗瑜权
      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是一个乡风淳朴、民俗独特的地方,它位于白草河畔,古时是川甘青道“小东路”的一座重镇,商贾云集,有“小成都”的美誉。
      “上九会”烧火龙的习俗是片口乡古老而传统的民俗活动。
      每年春节,人们用篾条扎成龙灯,用麻布把它们连在一起,在上面用颜料画成龙甲,做龙皮,用火麻做胡子,把龙头龙尾用各种颜料画好,在里面点上一支蜡,每一节用木棒接起,人就拿着木棒舞,这就叫“耍龙灯”。每支队伍都有一个打灯帖子的人走在前面,给每家每户贴上灯贴,告知是某某龙灯队伍来拜年,人们就准备好迎接,这样走村串户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九(即“上九会”)晚上烧“花儿”。
      “花儿”是用金竹锯成筒,用硝、硫黄、木炭面面和铁碎组成,用好酒按比例兑好,装在竹筒里,上面用黄泥巴封口,在竹筒下面的节疤上钻一个小眼,放一点引药,用香一点就燃,里面就冲出五颜六色的“花儿”。晚上烧龙灯时,大家都拿出来放,场面十分壮观好看,也伤不到人。
      当地有一说法,如果你去年运气不好或经常患病等,在“上九会”的晚上就要去耍龙灯,让“花儿”烧,把霉运烧掉,那今年就会身体健康、幸福满满。所以,在“上九会”这天晚上自发前来看耍龙灯的人很多,争着抢着去烧“花儿”。烧“花儿”的人越多,耍龙灯的人就越起劲,到最后把龙灯都烧成光架架了,大家还舞得起劲,舞得有趣。
      当活动结束后,耍龙灯的人就把龙灯扛到原来出灯时的庙子里放着,等到正月十五晚上把龙灯扛出来全部烧毁,等下一年腊月间又重新扎新的龙灯,这也叫“十五倒灯”。
      “上九会”烧火龙是春节的事,而在年中,勤劳聪明的片口老百姓为了祈祷生活幸福美好,又想到了组织“抬狗羞灵官”“祭天耍水龙”等民俗活动。
      据说很久以前片口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大草原,四面群山围绕,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把这里孕育成了世外桃源。忽然有一年洪灾后又是旱灾,无情灾害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到了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这天,羌族释比便会带领族人用“抬狗羞灵官”“祭天耍水龙”的方式来驱魔除邪,并祈祷上天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无灾无难,祈求羌人安居乐业,来年收成好。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去年年中,我也受邀到片口参加“抬狗羞灵官”“祭天耍水龙”。
      活动前一晚,我住在白草河旁边。次日清晨,叫醒我的是白草河的涛声和树上的鸟声。远方嵯峨黛绿的群山被薄薄的晨雾缭绕,满山蓊郁阴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淡墨山水画。
      这天上午10时,在片口祭天开光仪式后,舞龙队、采莲船、龙灯和“抬狗羞灵官”队伍从火神庙出发,从老街到新街巡游,锣鼓齐鸣,所到之处,人们蜂拥跟随。
      下午2时,开始“祭天耍水龙”。水龙是由刺竹、龙须草等手工轧制而成。舞龙的队伍高举“水龙”浩浩荡荡进入观众视野,走街串巷狂舞翻腾。沿街群众纷纷拿起手中的水枪、水盆和水桶,向彩龙和舞龙人泼水,以祈求雨水,福泽众生。
      当天活动参加群众上万人,吸引远近游客几千人,在这样的传统活动中,我仿佛看到乡村旅游经济也像一条飞龙般腾空而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