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赋能公共空间
-
□马昭蓉
●以艺术社区为代表的艺术载体,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助力完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本质就是以艺术赋能公共空间,给群众美好生活添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整体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力。当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提档升级,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品质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均等化、标准化、专业性等方面亟需再提升完善。
近年来,艺术社区作为重要的艺术实践概念正在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推广。从城市到乡村,各具特色的艺术社区,实现了对社区的微更新,为区域新时代文化建设、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艺术社区为代表的艺术载体,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助力完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本质就是以艺术赋能公共空间,给群众美好生活添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部门联动打造艺术社区展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艺术社区改变了传统美术馆的概念,直接进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配套空间,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举措。一是通过艺术家在地创作与展示、开展属地性的美育活动等,丰富本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赋予空间新的文化含义,激发社区活力,提升社区品格。二是邀请策展人、艺术家等与公众对话,以“行走+导览”、讲座等形式激发公众参与性和主体性;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增加艺术形式;与社会团体合作,邀公众共创社区共同记忆的作品。通过美术馆、学校、社会志愿者与社区的相互联动,老旧社区微更新,让公众生活与艺术相融合,并为公众提供无界的艺术社会现场,共同打造艺术社区展品牌。
推动公园文化品牌建设。公园是城市名片,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城市历代市民的幸福时光。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艺术进入公园公共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应充分发挥美术、设计和建筑等专业特色,为公园发展注入“活水”,推动公园文化品牌打造,创新公园复合功能模式,促进公园与艺术资源有机融合;探索“公园+高校”和“高校+公园”的模式,这种参与式公共艺术实践,可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情感诉求和文化属性,保持市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是高校探索人才培养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共同打造艺术社区场域与社会美育的新尝试。
艺术驿站串联景区。旅游经济发展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与景区的串联互动,能有效提升服务品质。借力优质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以艺术的形式构建有温度的活态公共空间。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内涵,对核心景区连接线上的精品酒店、民宿等以美术作品、摄影图片等多类型相结合的展示手法打造一个新的艺术场域。通过研学旅行举办公教活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把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为在地历史文化注入更多实体业态,实现文化资源保护、文化价值转化,推动旅游彰显文化底蕴。
以小见大,让艺术为乡村建设赋能。文化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养分。在天府旅游名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开展试点,通过举办艺术节等形式展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美景,通过理性的业态布局,在地废旧材料的艺术化运用,废旧空间活化(乡村艺术馆),串联起乡村的生命力,加深场景体验的打动力,唤醒留守村民的社区认同,营造乡村艺术文化氛围。
(作者系广元市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