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川中四市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和战略优势
-
□刘林
●需要在坚持立足成渝、学习成渝、服务成渝、接轨成渝的发展理念下,持续推动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加速交通通道向产业廊道、经济走廊转变,实现成渝中部由“通道”成为“脊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成渝中部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受到重视,2023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将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打造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化建设活跃的新兴增长极。2023年6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作出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的决定。
川中四市是成渝主轴节点城市和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已初步形成至成渝双核及周边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产业也有一定基础和代表性。在未来发展中,川中四市还需要在坚持立足成渝、学习成渝、服务成渝、接轨成渝的发展理念下,持续推动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加速交通通道向产业廊道、经济走廊转变,实现成渝中部由“通道”成为“脊梁”。
做强主轴交通,打造四向八通交通物流网络体系。成渝中部体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韧性和战略谋深,在参与打造成渝交通全国“第四极”中具有连通东西、承启南北的支点作用。川中四市在更好服务国家、省级战略,更好发挥畅通主轴交通作用上,仍需补齐货运铁路、快速公路、物流枢纽建设等方面短板,降低物流成本,联合打造为“链接双核、联动两翼、协同周边、四市一体”的成渝主轴综合交通枢纽。要加强构建四向通达联动成渝畅通全国的货运铁路交通网络,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区域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并构建连接成渝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促进四市与周边邻市交通互联互通,四市之间交通直连直通,助力产业沿线连片布局。要加快布局和共建区域物流中转网络,发挥成渝中部交通区位优势,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四市交通枢纽港站建设,承接成渝客运联程中转、大宗物资交易、生活物资集散等枢纽外溢功能,借力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建设区域物流枢纽“飞地”。
做好产业承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配套产业发展新高地。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奠基石,目前四市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提速,天然气、锂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口腔医疗、食品饮料等现代产业异军突起,强势发展,但限于四市传统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特色农业和文旅资源优势在转化为发展优势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力支持。一方面,强化支持四市联合打造成渝中部集聚示范区。支持四市利用独特资源,用好产地优势培育本地扎根的产业,引导建设先进制造业新兴集聚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现代商贸物流优势承载区。另一方面,支持分片建设成渝配套产业集聚区。找准重庆、成都主导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抓好成渝双核非核心功能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良机,联合编制“成渝中部崛起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协作力量,探索布局川渝配套产业园、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跨区域合作,创新联合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机制,共建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的产业生态链。
做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机制,加速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川中四市作为东联重庆、西接成都、北邻川东北经济区辐射鄂陕、南抵川南经济区辐射云贵的重要区域,涉及和承担了很多跨省、市的国家、省级战略职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从区域协同的实践来看,打破现有的行政壁垒仍存考验。不仅需要赋予地方创新突破的自主权力,通过“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在推进过程以及土地指标、项目资金等方面更亟须国家、省(市)和相关市州强力支持,将发展要素更多更快向成渝中部地区聚集。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川渝跨区域重大项目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并将更多承担区域职能的交通、电力、水利基础设施纳入国省重大项目,降低区域要素建设和流通成本。要进一步加强对跨区域重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要素保障,围绕土地、金融、审批、能源、人才等资源要素,由省统筹、市参与,共同提出细化举措。
(作者系资阳市雁江区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