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源头活水来

    ——穆涛《中国人的大局观》读后

  •     

    □李浩
      穆涛的手伸向历史写作领域已经有些年头了。继《先前的风气》后,又推出《中国人的大局观》,两书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差异。《中国人的大局观》推出后,市场反响不错,已有不少评论对其新特色进行概括总结,大多围绕大局这个题目做文章,这也未尝不可。
      我倒觉得,穆涛像一个“驴友”,他沿着中国文化的出海口,走到下游,再到中游,再溯上游,一边走,一边记录,一边发布消息。在我看来,就本书而言,他试图上溯民族精神现象的三个源头。
      其一是文体的源头。
      穆涛和当代散文作家所写的是当代散文,其语言是现代白话文,搁在中国散文史的长河中,相对于古代散文,特别是穆涛下力气专攻的秦汉文章,当代自然是下游,而秦汉文则是上游。他不是由读别人的研究成果入手,而是由读原典文献入手。犹如他的这趟探险不带导游,不带解说员,他要亲自到古典的河流中感受水温,体验时空隧道中的萧条异代,扩充大散文的外延和内涵。
      大散文的帐篷原来只搭在当代的地界,穆涛与他的同道把手伸向历史领域,也顺便把帐篷撑到历史河畔。“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为当代散文扩大地盘找到合理化的借口,也把当代散文的格局从时与空两个维度伸展开来。
      穆涛对此还是有明晰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散文是核心的文体,不仅文学写作,史书写作也在这个范畴。还是应用文体,君臣答奏,政府公文,朋友之间尺牍往来,还有科举考试,一篇文章定功名。‘文以载道’这句话,不仅指文章内容的含量,还指文章的体量。”
      “文以载道”的说法有名气,但更早的还有曹丕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说法,把文章地位拔得更高。穆涛为当代散文抱住秦汉文的大腿,当然可以理直气壮。他的这种认知谈不上前卫,也并非新见,而是回归了常识。
      其二是文化的源头。
      近年来,言必称秦汉的穆涛其实还有更大的雄心,本书就将他的抱负透露一二。他不光写汉代,而且沿着汉代再朝前走。收入本书的第一辑文字是围绕着《春秋》,第二辑是围绕着《尚书》《诗经》,都是先秦的典籍文献。最后一辑《黄帝给我们带来的》,则已经触及中华文化源头的话题了。钱穆先生说:“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
      在本书中,穆涛还给我们补万物源起这一课,从四象、四季、端午、二十四节气到天文历法,特别提醒我们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
      找到文化源头的穆涛已不满足于述史,他还要考史。如《黄帝给我们带来的》一辑中对顾颉刚、钱穆成果的引述,特别是通过对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一书的引证,又触及20世纪考古新成果对夏、商、周三代和五帝时代研究的补正和深化。穆涛由文入史,又由史触及考古,俨然成了文史学人的友军。中国文化研究的传统本来就讲求文史哲打通,所以穆涛路上的不是文学的T型台,而是文化的康庄大道。
      当然,穆涛最擅长的还是阐史,也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议、评论和评价。如通过《越绝书》“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以金为兵,禹以铜铁为兵”的记载,指出这段材料既讲了古代兵器的演变历史,同时也包含着对黄帝“以玉为兵”的尊崇。玉,是石之精品,也包含着向仁止武的文明内核。他还进一步发挥道:“武不止者亡”,中国人的这个传统理念,不仅是当时作战获胜的硬道理,还具有现代意义。军事的目的是服务于政治,以武制邪,以武制恶,以武力实现共和。
      穆涛还提醒我们:“史学昌明的时代,社会生态是清醒的。一个人清醒着,不会做糊涂事,一个时代清醒着,也不会乱作为。如果一个时期里,戏说历史成为风气,是特别值得警惕的事。”
      其三是文案的源头。
      此处的“文案”一词是借用,相当于英文里的“case”,教育学中的案例。对普通大众来说,所谓的以古鉴今、温故知新,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一些具体的案例,活生生的事实。
      如历史人物东方朔,一般人只看到他的滑稽,而穆涛挖掘出他的诙谐方正、绵里藏针,重新诠释“谈何容易”,用一连串事实说明讲真话也需要陈述动机,比架空高论或隔靴搔痒者谈历史更接地气。
      他还述及班固《汉书》中记载了14名酷吏,并重点介绍了严延年,写了严延年被弃市,遭斩首示众的下场,最后总结严不是手段的严酷,而是内心深处的暴戾与不仁。他谈西汉历史的《九个细节》中,在“给力的细节”中,通过《史记》与《汉书》材料的比较互见,看作为政治家的刘邦的几个侧面,确实可圈可点。
      这样正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案例很多,穆涛选择这些材料、评述这些事实,是走心了的,希望读者阅读时也用心来读。更重要的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案例,能增长历史智慧,学习历史经验,规避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中国历史的时空广袤无垠,作为作家的穆涛正春秋鼎盛。我相信他的溯源之旅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期待着分享他下一季更盛大的新成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