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征程上党的自我革命的时代特征

  •     

    □裴泽庆
      自我革命是作为革命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使命和本质属性而自觉推动的具有强大自律性和自我超越性的理念和过程。党的二十大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要求和重大命题,首次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写进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深入研究自我革命的时代特征及其提出的时代要求,对于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性特征:基于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判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的重大论断,这是对自我革命长期性的直观概括,也是一个形象表达。一是从理论上看,来自马克思主义政党本源和本质规定性。《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集中而鲜明地回答了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和先进特质及其来源,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是党的自我革命长期推进的重要思想原点和政治本源。二是从经验上看,来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历史使命与科学把握自身内在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政治规定性,始终蕴含于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百年奋斗和长期实践中,蕴含于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之中。三是从现实上看,来自对“两个长期存在”的清醒判断。“两个长期存在”是“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现实依据和理性支撑,是警醒全党“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清新剂和政治警钟。

    引领性特征:基于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要求
      引领性是一个方向性范畴。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党的领导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实践展开和价值展示,是党的先进性示范引领功能的充分释放,主要包括价值引领、政治引领、精神引领。一是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前提的价值引领。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自我革命的根本依据和底气所在,也是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宝贵经验和奥秘所在。二是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方向保证的政治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贯穿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基本主线,“十个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等,在文本表述和逻辑排序上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首、以全面从严治党收尾,以充分彰显党的领导的方向性作用和根本性地位。三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动力支撑的精神引领。伟大建党精神为自我革命提供深层思想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今天,当我们党从一个小党成长壮大为一个百年大党时,更应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清醒看到大党独有的历史难题摆在面前,运用多种方式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对社会文明培育的引领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理想信念培塑具有逻辑先在性和思想引领性,始终发挥着固本培元和凝心铸魂作用。

    贯通性特征:基于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
      自我革命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贯通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一是以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坚定根本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是“两个确立”,这是确保自我革命坚持根本政治方向的重要原则,是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二是以凝心铸魂为基础淬炼锐利思想武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党员干部凝心铸魂,在新征程上更加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基石性地位,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淬炼锐利思想武器的重要要求。三是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为手段拓展有效途径。从本质上说,党风问题关涉党的人民立场,把自我革命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之中,是自我革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最常见的实现路径。四是以加强干部斗争能力和斗争本领养成为抓手筑牢坚强屏障。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锻炼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指明了方向。五是以反腐败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警示全党,腐败是最大的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革命,这是对自我革命规律的新认识、新提升。新征程上要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规范性特征:基于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两个体系”建设,即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和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标示着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日臻完善。新征程上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以系统观念构建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推动自我革命理论和实践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