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川报的缘分从听爸爸读报开始



  •     

    □张山
      绿色的车子,绿色的邮差包,绿色的送报员,唯一格格不入的是在邮差包里整整齐齐的灰白色报纸。在雾散的晨间、在蝉鸣的午后、在星垂的夜晚,父辈们在忙碌了许久后,拿一张报纸,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而我与报纸的故事从童年记忆中清脆的车铃声开始。2022年,我的老朋友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了,这份从我孩童时代就伴随我成长的报纸,在历经70年的光阴之后仍然光彩依旧。
      记忆中,一阵“叮铃铃”的车铃响起,我立即奔到了大门口,送报员叔叔总是冲我笑,我也冲他笑一笑。我迫不及待地把报纸交到爸爸手里,等着他读报纸——爸爸坐在餐桌旁,我搬个板凳坐在爸爸的身旁,这是上世纪70年代每天中午在我们家里最常见的场景。那个时候的报纸不多,《四川日报》是我听爸爸读过的第一份报纸,总是听不厌。爸爸总是对我说:“读报纸哦,要了解国家大事。”现在想来,爸爸读报时或不以为意,或勃然大怒,或开怀喜悦,给我留下极深印象。随着时光流逝、再没有清脆的车铃声,对于那段爸爸读《四川日报》带给我的欢乐也只留在了童年的回忆里,而我与四川日报的缘分还没有结束。
      1981年夏天,我从《四川日报》上看到了中国女排以7连胜的战绩成功登顶世界杯冠军的详细报道,这为我打开了了解体育世界的一扇窗。以至于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放学都会翻看《四川日报》上有关体育赛事的消息。虽然那个时候,体育新闻可能只有一两条,篇幅也不大,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是1984年开始接触射击的,训练了半年多的时间,我的水平就进入了国内领先水平:1985年全国青运会女子双向飞碟亚军、1989年意大利世锦赛团体个人双料冠军、1990年世锦赛个人亚军、1990年亚运会团体个人两块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虽然那个时候采访过我的媒体记者有很多,但《四川日报》对我的采访却是最深刻的——我的家人、朋友几乎都从《四川日报》上看到有关我的比赛消息,而几乎每一次夺冠的消息,《四川日报》不仅在第一时间刊登出来,也是刊登得最全最详细的。逐渐地,我和《四川日报》多名采访过我的记者,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其间我还听说,他们还因为报道我《老枪新传》拿了全国一等奖。而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张山,也和这些媒体朋友的帮助不无关系。
      作为一名老运动员,我深知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因此当我走上体育管理岗位,我就把宣传视为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不过私下里,我还是更习惯和老朋友《四川日报》进行合作。无论在四川陆上运动学校(四川省射击射箭运动项目中心)、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四川日报》都给了我最强有力的支持。虽然现在我逐渐习惯电子阅读,但《四川日报》带给我温馨与快乐我将无法忘记。我和《四川日报》的故事,未完待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