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随笔

    “牵好头”不等于“占大头”

  •     

    □罗淇尹
      “牵头”二字可以说是基层工作中的高频用词。在各类政府文件、管理制度中,经常可以看到“牵头部门”“牵头负责”“牵头落实”“牵头解决”等搭配。由于缺少对牵头职责的详细描述,实践中容易出现参与某项工作的各方对自身职责认识不一,进而引发推诿扯皮或沟通不畅的问题。
      一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和干部的通力配合、协调推进,但总需要一个部门、一名人员承担起联络沟通的职能职责,意为“牵头”。一般来说,上级在拟定牵头部门、人员时,会对职能职责、规模大小、队伍能力等方面进行通盘考量,最后审定。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存在“一人牵头一人干”“只交办不操办”“为别人做‘嫁衣’”等问题,导致各个部门、人员不愿牵头、不敢牵头,大大影响工作开展进度。
      无论是牵头责任划分不清,还是工作内容推诿扯皮,问题都出在部门和干部对“牵好头”一词认识不清不深。“牵好头”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协调能力,激发配合部门、人员干事激情,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并不等于表扬表彰、承担风险方面要“占大头”。“牵好头”虽关键,但若没有配合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齐心协力,牵头部门再努力也无法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事实证明,在干事前,一定要看长远,多想着责任,不要光盯着利益分配;在干事时,一定要齐心协力,“牵好头”“多参与”才能让工作卓有成效。
      “牵好头”需理清职责。牵头部门要认清自身定位,在工作大局方向上把好关、掌好舵并分好工;在具体实施上对上协调汇报,对中积极沟通,对下激励鼓励;在工作落实上积极放权、参与督导、靠前支持,不因位置而居功,不因权力而施压,切实完成上级要求。配合部门要主动对接牵头部门,积极认领任务,及时汇报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多想问题点子,多想创新举措,在具体事务操作上踏实肯干,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交办任务。
      实现“牵好头”还需上级多思考、多谋划。工作要想落实起效,考验的不仅是下面人如何协调配合,更是领导层面的统筹艺术。因此,上级单位要充分考量牵头部门的工作优势与劣势,在分析研判后审定实施方案,列出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工作清单,明确牵头部门、人员,尽可能将责任压下去,不留推诿扯皮空间。同时要强化指导督导,避免牵头部门一味交办、一味压责,杜绝配合部门不主动、不积极,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实施和落实上引入纪检力量,提高全员的重视度,大力提升工作效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