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更多高雅艺术“曲高和众”

  •     

    □关育兵
      从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开始,国家大剧院至今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有网友留言,希望高水准的演出和内容能够延续下去,把高雅艺术融入生活。
      线上看演出、听音乐会、看展览,通过手机APP点播一出戏曲……随着越来越多高雅艺术为公众所接受,不断丰富着用户的文化体验,人们惊奇地发现,高雅艺术虽是阳春白雪,但却不再曲高和寡,而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实现了“曲高和众”。
      高雅艺术何以能实现如此之转变?这与高雅艺术放低了身段有关。高雅艺术,创作不易,付出的艰辛颇多,各种成本很高,享受的价格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高雅”的票价却是很多人不能承受之重,数十元已经是少的,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的票价,显然会让人望而却步。随着越来越多高雅艺术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价格不再是观众亲近、了解高雅艺术的阻碍,高雅艺术自然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了。6.6元可观看一部戏曲录像,9.9元可收看一场直播,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也为高雅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高雅艺术能够实现“曲高和众”,与高雅艺术的主动普及有关。高雅艺术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否则很难体会个中三昧,难以洞悉其精妙。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演出场馆做好文化普及工作,不断提升民众的文化艺术涵养。国家大剧院为每期线上演出策划了演前导赏,从专题记录式、直播式、访谈式,到探秘式、导览式、多语种导赏,结合网友的欣赏喜好,不断创新导赏内容与形式,形成了线上艺术普及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和提高民众的欣赏水平,这为高雅艺术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不少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受到欢迎,也是如此,文物的前世今生和展览的台前幕后一起搬上新媒体,人与文物的互动相得益彰,进行“揭秘式、陪伴式”展览,大大实现了展览的易知易懂性,吸引力自然增强。
      这些年,许多被冷落的非遗项目,在网络的助推下,成了新的网红,亦是如此。看似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一旦聚集起来,就会形成庞大的受众。婺剧《白蛇传》、秦腔《三滴血》、小剧场蒲剧《俄狄王》等诸多剧种的作品,通过“戏曲+互联网”,上传云端,满足了各类用户需求,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
      盘活各领域艺术资源,打通艺术边界,让音乐和绘画、文物等相融合的艺术创新;轻松灵活、随时随地,隔着千山万水,打开屏幕就能近在眼前的获得感;“8K+5G”直播的超高清画面,“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的视听体验,线上也能有现场的享受……这些不仅为用户带来新鲜的文化体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体现着一种文化身份认同,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