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 巷
老街巷美食生活
-
□谢云霓
家在成都,玉林和锦江都住过,我的爱好不多,最大爱好是散步,而且是一个人散步,走到哪里无所谓,一路风景很重要。
最近发现不少安逸的地方,就藏在闹市里,尚未被开发。北书院街算一个,据说这里清朝时有一个书院,因此得名“书院街”,街离红星路不远,呈南北走向,不长,属于背街小巷。我是散步来到这里的,里面一家名为“巷巷火锅”的土灶老火锅人气甚旺。火锅本来是重庆的最地道,但这家“巷巷火锅”也很有点成都特色。它是在一栋老瓦房里面改造出来的,简单装修,来点市井感觉的壁画,门口的街沿上摆了几组餐桌,是用竹椅做的,远在20米开外就闻到诱人味道,可谓“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那些中年男子点黄喉、毛血旺、鸭肠、毛肚涮起,夏天在室外吃饭虽热,火锅的辛辣和滚烫再次逼出一身陈年汗,完毕来两口冰镇啤酒,感觉舒畅。
“巷巷火锅”周围其实还有大大小小五六家火锅店,但说老实话生意都不如他家好。人气这事情,我思考过,一是看味道,二是看缘,缘的意思就是一种感觉、一种食欲,就像有的餐馆,装修精致,厅堂卫生,但就是冷清,为什么呢?没得食欲,没得热闹的感觉,中国人喜热闹,和西方人饮食不一样,中国老百姓吃伙食是“大快朵颐”,只有少数王公贵族才“细嚼慢咽”,我作为一介草民,还是习惯“大快朵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猜个拳,光个膀子,也无伤大雅。
北书院街,估计就是老成都典型巷子的模样,里头有家给男士理发的老理发店,修头10元,没有冲洗服务,再旁边则是一家散打老茶馆,老茶馆里只有一张机麻桌子,将更多的座位摆到了街边,正好这条街不见汽车通行,在这里喝茶,5元一座,菊花毛峰都有,可以安安静静晒个太阳,发个呆。茶馆的旁边是一家爆炒田螺,每天下午6点钟去散步,这家店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桌椅摆在茶摊旁边,支了几把遮阳伞,着实有点压抑。这家店我还没吃过,但看样子应该不错,首先门店很小,白色的牌匾,写了几个字:三哥田螺。几块玻璃挡板,将菜品放在玻璃板后面,现挑现选。田螺活着下锅,快速翻炒分把钟,迅速出锅,盛上。油水多,是四川人做菜的特点,一盘田螺肉不多,油水作料先占半碗。
北书院街就是由瓦房、苍蝇馆子、老茶馆组成的,像这样的老街道锦江区还有几条,比如太古里后面那条马家巷,也颇具特色。北书院街往西走,有一家开了十几年的“冷啖杯”,素菜拼盘9元一份,荤菜18元,支几个小桌子在街边,感觉当然比“巷巷火锅”略次,但味道也还不错,点上啤酒、毛豆、卤花生,与家人朋友摆会儿龙门阵,等月亮出来,也是一种小确幸。
老地方有老地方的魅力,如若真要改造,统一成时尚流行的咖啡馆,就失去它原本的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