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思想周刊·天府新论
社会随笔
不要轻易说自己失眠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雨
今天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各地睡眠调查报告相继出炉,有说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居高不下,有说中国出现睡眠障碍的人超过几亿,等等。看着报告一条条蜿蜒上升的红线,让人不太舒服:在这个昼夜边界模糊的社会,那些不被理解的孤独,无法入睡的痛苦,犹如附骨之疽,悄然潜入了越来越多的身体。
如何应对失眠?除了谨遵医嘱之外,很想分享作家王蒙在心理建设层面的观点:“不要轻易说自己失眠。”这个观点,初看引人不适。失眠这么多悲哀、心酸、沮丧,还不要人说?经过这种折磨吗?理解这种难受吗?……但细品之,其中却蕴含积极的人生道理。
语言与现实从来相互映射。语言不仅是现实的再现,也反过来塑造、控制我们的生活。失眠这个词,一个失,表示“彻底的无”;一个眠,人生必不可缺,连在一起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若再常挂嘴边,就持续造成心理暗示,更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推动。
现实有时无奈,越说自己失眠,越会引发失眠。生活中,总把问题说成悲观结果,会带来无穷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而研究证明,精神和心理压力,正是引起长期性、反复性失眠的首要因素。如今国内大多三甲医院,睡眠科和精神心理科总设在一起。名医孙思邈指出“能息心,自瞑目”,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杯水偶尔举一下不重,举一个小时就重了,持续压力总会把人压垮。“不要轻易说自己失眠”,就是一种拒绝再给自己加上负面心理暗示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几种“以我为主”,给自己加上正面心理暗示的方式,也能帮助缓解失眠痛苦。
换个角度看睡眠。比如,休息有不同类型,睡不着就体会安静躺着的滋味;“正餐”没吃饱,白天可以抓住一切空闲闭目养神,吃些“零食”;睡不好会疲劳,但明天的工作依然可以完成,因为整晚都在放松……这些是国际医学界已经普及的认知行为疗法,很多医学院都在使用。
换个角度看人体。睡不好的不止我一个。只要是人,身体器官的不舒服,以及季节气候、衣食住行、年龄生理的不适应,都会影响睡眠;只要是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所难免。有的晚上亢奋、有的晚上焦虑、有的晚上沮丧……睡得好,睡得差,波动变化,都属正常。这种暗示的关键,是宽容自己作为人的局限性,不在忧心中消耗自己。
最后,还可以战略上藐视失眠。时刻暗示——睡不着就睡不着,有什么了不起?既然发愁无济于事,那就不往死胡同钻。健康会出问题?知道了,反过来开导自己:多数时候,坏事都是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只要积极就医、寻求方法,没发生的事情先不愁它。这种暗示建立在精神实质上。人的精神,其实很难被外力打垮,自己不垮,振作精神就是希望。
以上种种,不是阿Q式精神胜利法,而是自我调适,以正向心理暗示与自我进行和解的方式。失眠主要问题在于心理,可人心复杂的程度,多于人类所发明用以叙述人心的任何语言总和,没有一种或几种解决方式包打天下。但进行自我心理良性调整的方式,个人觉得,总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