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3.9元头盔流入市场是亵渎生命


  •   号称四五百公里,实际二三百公里,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朱慧卿 绘

        

    □关育兵
      据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全国推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督促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头盔。有记者发现,骑车人佩戴的这些头盔虽然外形差不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在山西太原市相关销售市场及网购平台上,在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价格天差地别,最便宜的仅需 3.9元,贵的达数百元。
      相关市场调研表明,市场上超七成电动自行车头盔存在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大多数头盔只是形式,并不能真正保障驾驶人的安全。这样的安全头盔不安全,其危害性是极大的。
      其一,是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3亿辆。2019年全国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8639人,致伤44677人。在涉及电动自行车死亡事故中,八成以上是颅脑损伤致死,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其二,是消弭相关整治行动的作用。从2020年开始,“一盔一带”行动展开,大量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开始购买头盔。但显然,“一盔一带”不是目的,保护驾驶人的安全才是最终目标。大量驾驶人佩戴不合格头盔,整治行动再扎实,其主要目的也难以实现,整治行动事实上沦为形式。
      其三,助长不戴头盔的不良风气。驾驶人愿意佩戴头盔,除了警方的整治,更重要的在于其能保命。如果戴了头盔也不能保命,在更多驾驶人看来,并不会认为是头盔的不合格所造成的,而会认为戴了头盔也是无益的。这样的错误认识一旦形成,必将增加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也将进一步加大警方整治行动的难度,同样会助长不戴头盔的不良风气。
      让3.9元头盔等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是亵渎生命。充分认识到不合格头盔的危害性,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电动自行车头盔行业既无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这是大量隐患头盔面市的重要原因。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对生产企业形成有力的引导和规制,势在必行。其次,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佩戴头盔的安全等级,亦很必要。优质的头盔生产企业,也须加大宣传力度,让驾驶人正确认识头盔、佩戴头盔,既有利于保障驾驶人的安全,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让安全头盔真正成为保命盔,需要更多共同行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