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思想周刊·天府新论
增强历史自信笃行不怠奋进未来
-
□张全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发扬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道出了一个执政大党的精神品格,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
信基于理,理基于史。学史明理与学史增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与坚定历史自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谓历史主动精神,就是掌握运用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沿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一种精神状态。因为自信,才会对历史成就充满尊敬和自豪,并对未来满怀希望,才能发扬主动精神,躬身践行。历史自信凭的是客观存在的说服力,因为事实会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选择。
以史服人,生发自信。历史自信来自于历史实践。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根本上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近代以来历史给出的答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道路选得正确,制度符合国情,坚持走下去,就能使中国发展起来,老百姓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看到前边的美好风景,就会更加增强历史自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历史中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滋养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的营养基。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在深处体现为价值认同。任何价值理念的形成,并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都不是凭一厢情愿,而是源自社会历史的总和。学习党史,深知过去,强化价值认同,增强对未来的自信,这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历史自信不单是“信”,更重要的是要看清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历史自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系统地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历史自觉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系统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等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历史自信的时代化结晶,也是把握历史发展主动性,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辉煌的理论基石。
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强大的前行定力。增强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新的赶考路上,坚定历史自信是思想前提,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实现方式。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需要增强历史自信,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历史自信归根结底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每一名奋斗者,社会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做贡献。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干好,才算有历史自信,才能坚定历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