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思想周刊·天府新论
让“经济护照”更好释放效能
-
□孔德淇
近日,备受关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国内多地下发首批“经济护照”到企业。RCEP是目前全球覆盖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根据协定,获得“经济护照”的中国企业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所谓“经济护照”,其实是指产品享受关税减免的原产地证书,历来被视为国际贸易的“纸黄金”。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办理“经济护照”一方面能够降低进口方面关税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减少进口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双向受益”。具体到国内进出口企业,则可以踩着全球复工复产的鼓点,稳订单、拓市场,提高商品贸易自由度和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深度介入全球经济和贸易。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自贸协定关税减让待遇和原产地规则不尽相同,面对相互交织、重合的贸易安排,以及基于协定框架下纷繁复杂的贸易体系,一些外贸企业表示“看不懂”。在此情况下,有关方面不妨组建政策宣讲队伍,借助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专业背景知识,组织线上培训和咨询,及时发布贸易资讯、预告经贸活动、预警贸易摩擦、提供商事法律服务等,通过宣贯政策内容划重点、对比产品税差找突破,扮演好企业的“智囊团”和“账房先生”,帮助外贸企业抢节点、抓机遇,用好用实政策红利,让最优的关税优惠措施化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税率减免和利润。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护照”不断签出,办理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的便捷度。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签发管理协同合作、建立签证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研究合作,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签证率,让企业办证少跑路,更便利加入零关税“朋友圈”,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
在互惠共赢的对外大战略的引领下,RCEP互免协议国越多,越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中国应鼓励更多国家参与共建,让“经济护照”更好释放效能,让贸易红利更多惠及企业。而企业也要顺应发展要求,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和营销模式,练好对外贸易的内功,才能让竞争力不断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