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
·图片
文旅热望还需夏日“良”方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7月1日,四川发布提振消费细化举措清单,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等行动,全方位营造敢消费愿消费放心舒心消费的环境。进入酷暑,四川的夏日经济正调制着独特的消费配方——而破题的密钥,或许就藏在都江堰夜啤酒广场的滋滋烤肉里,藏在三星堆文创雪糕的青铜纹路间,让暑假的烟火气与文化味,在蝉鸣里酿成酣畅的消费季。
当夏日消费搭上暑假经济快车,热浪来得猛却藏隐忧。有的避暑游客入住一地民宿,千元房价堪比五星级酒店,斑驳墙皮与老旧卫浴却道出真相——就像给路边凉面标高价,口感与价格的割裂,让“凉资源”成了“烫山芋”。个别数据更扎心,某热门避暑地端午游客满意度仅68.5%,门票收入坐过山车。一些“赚快钱”的短视操作,正一点点啃食文旅口碑的根基。要知道,暑期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得让游客花的每分钱都觉得值,才能把短暂热闹熬成长久红火。
当下不缺一夜爆火的“网红”剧本,缺的是让“长红”扎根的措施和耐心。就像网友说的,都江堰古堰前,游客烈日下找遮阳处时才明白:历史底蕴再深厚,也得有把现代遮阳伞。不少旅游打卡地文旅转化率不足三成,这数字正是消费体验断裂的一声警铃——爆火不难,难的是把一时热闹,炼成淙淙长流的日常。
夏日经济不应是节假日限定的烟火,绚烂易逝而余温难留。文旅服务的核心在于以同理心构建沉浸式体验,四川“热经济解法”当如匠人手中的非遗茶点——采撷四季时令的食材基底,沉淀世代匠心的工艺内核,再以创新巧思缀上点睛之笔。破题不妨从三方面着力:以技术激活历史肌理,比如,可否将古人凿山智慧化为景区“水雾走廊”,把纸质地图升级为林荫数字导航,等等,让文旅探索变成时空对话;用场景重构文化消费,以创新解构传统符号,如在杜甫草堂推出“诗圣剧本杀”,让金沙神鸟幻为光影蝶舞……或许是夏日经济从“短时爆火”走向“长效沸腾”的真解。
当基础设施的基石托举起城市脉络,当文化创新的灵感绽放独特光彩,当消费环境的场景铺展多元可能,四川的夏日经济正酿成一壶“蜀地风味饮”——游客品尝的是沁爽,铭记的是市井烟火与千年文脉调和的醇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