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李辽宁 杨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四川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要以系统思维把长征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筑牢政治根基、激发经济动能、厚植文化沃土、创新社会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筑牢政治根基,领航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以思想建党深化党的全面领导。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能够视死如归,冲破围追堵截并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是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新征程上,也要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人民民主拓展政治参与维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长征途中,为了攻克阻挡前进的“娄山关”“腊子口”,红军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成功破除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打通通往胜利的道路。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红军“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历史主动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以法治思维形塑治理现代化新格局。红军的强大实力是与其严明的纪律分不开的。在战略转移的准备阶段,红军总政治部要求“保证部队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加强地方工作与资材的收集,坚决地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红军占领遵义后,总政治部发布通令,提出红军要严格遵守整齐武装服装、不掉队落伍等八项注意。严格的纪律教育和纪律检查,使红军保持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红军严守纪律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协同创新,不断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激发经济动能,驱动现代化产业质量跃升
      以“独立自主”的精神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原则,以独立自主的战略定力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加速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以“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锻造产业链韧性。面对夹金山终年积雪与草地“死亡陷阱”,红军将士们啃树皮、嚼草根充饥,却仍然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突破人类生存极限。新征程上,面对西方国家以“技术霸权”构筑“小院高墙”,用“断链脱钩”遏制我国发展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在协同攻坚中抓好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5+N”重点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促进高水平发展。
      以“顾全大局”精神破解发展不平衡矛盾。在两河口会议上,党中央以统一指挥的政治智慧,通过确立北上方针,成功化解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危机;周恩来的巧妙斡旋,为团结党内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既讲斗争性又讲包容性”的团结艺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辩证法。新征程上,我们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强化“全国一盘棋”战略思维,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加快构建“五区共兴”格局,落实“1+1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厚植文化沃土,创建红色文旅融合品牌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毛泽东汲取《孙子兵法》“兵无常势”的谋略,指挥红军创造了“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家亲”的文化认同。新征程上,四川作为长江文明与古蜀文明交汇之地,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将古蜀文明的开放包容、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熔铸于治蜀兴川实践,在“两个结合”中续写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新辉煌。
      以数字赋能红色基因传承创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书写了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豪迈,更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火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征程上,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通过运用AI、VR、AR、GIS等技术,对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复原与立体化呈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以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遗址、两河口会议会址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与纪念设施,夹金山、达古冰川和松潘藏寨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诗歌《七律·长征》、油画《红军过草地》和舞剧《红军花》等文艺作品,全面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文旅融合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发扬好、利用好,积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打造四川红色文化的精品名牌。

    创新社会治理,谱写共同富裕善治新篇
      以“患难与共”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突围几乎全员牺牲,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彰显了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价值追求;湖南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将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御风雪”的情感升华为“生死与共”的价值信念。新征程上,我们更需以“患难与共”的精神努力发展,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打造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四川范例。
      以“实事求是”理念创新民生保障机制。红军长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遵义会议、黎平会议、苟坝会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立足实际、因势而变的创新思维。新征程上,我们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辩证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推动三次分配制度改革,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紧密团结”精神凝聚善治合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不同阶级、民族与政治力量凝聚为革命合力。“单家集夜话”以尊重宗教信仰、严守纪律的理念铸就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友好情谊;陕甘会师通过“让粮”“互助”等行动,实现三军协同与军民共济。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团结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数字赋能的协同治理体系,扎实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有效转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