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作品《阿依嫫嫫》:

    民间歌谣与流行曲风无缝结合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你从遥远的东方把金色的彩礼找到拿来了,金子彩礼驮了一垛来,从很远的地方一截一截地歇着拿来了……”4月19日,“四川省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版权服务进校园”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举行,由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带来的民歌作品《阿依嫫嫫》在现场精彩上演。
      九龙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玛达咪”山歌的故乡,这里藏、汉、彝等多民族文化彼此交融,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阿依嫫嫫》就是其中绽放的一朵奇花。今年1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四川的民歌作品《阿依嫫嫫》喜摘“山花”,获评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舞台上的《阿依嫫嫫》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分高声部、次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四个声部演唱,展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

    耗时近8年,传承创新“活态百科全书”

      《阿依嫫嫫》的发掘整理,还要追溯到大约8年前。
      2016年,九龙县启动歌舞数据库的收集整理和收录工作,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阿依嫫嫫》这首歌谣。“原始歌名叫《叶歪》(音译,大意为又唱又跳或边唱边跳),后来因为唱词以‘阿依’开头,‘嫫嫫’结尾,所以才有了《阿依嫫嫫》这个名字。”九龙县文化馆馆长海日尔他介绍。
      《阿依嫫嫫》是九龙县流传的一首婚俗歌谣,主要是接亲男方到女方家时,由女方给接亲队伍演唱。因为唱词里直接包含了当地的婚俗礼仪、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长期以来没有文字记载,而是以口耳相传和歌舞的形式传承、表达,故被视为一部“活态的百科全书”。
      例如,《阿依嫫嫫》的原始音乐素材为“杠真叶歪”“杠邛叶歪”“几都叶歪”“让色叶歪”四段式,第一段“杠真叶歪”大意为“我家的大门很结实,有九十九道锁,想迎娶我家的女子作媳妇,就必须经过九十九道考验”。
      “《阿依嫫嫫》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打动了我们,历时3年,我们无数次深入该歌谣的发现地九龙县魁多镇甲坝村进行挖掘和整理,同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遥远的乡愁》。”海日尔他介绍,随后,《阿依嫫嫫》成功申报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还把传承人泽翁志玛带到成都的专业录音棚进行了详尽的歌谣录制。
      2020年,正逢甘孜州第四届“新人新作”比赛举行,在声乐类比赛的前期创作时,九龙县文化馆把《阿依嫫嫫》的改编、创作作为主攻方向,最终确定以新颖的、大众乐于接受的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的形式来改编、提升和打造。
      无论歌谣的收集、整理,还是进一步的创新、创作,过程并不轻松。
      海日尔他说,因为民间艺人的汉语表达和歌谣本身的寓意和情感有很大的区别,难以准确转译其中的文化内涵。而在记谱的准确性方面,当地缺少具备系统乐理知识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最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和凉山州歌舞团相关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的精心指导下,才得以顺利完成。
      在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阿依嫫嫫》被评为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歌曲分四个声部,全凭人声清唱,力求音乐清秀流畅,旋律和谐优美。把流行曲风融入民间歌谣,两者无缝结合,让听众有了全新的听觉体验。”海日尔他表示。

    打磨提升,推动民间歌谣走向更大舞台

      《阿依嫫嫫》的收集、整理和再创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九龙社会文化的“融合”特点。
      九龙境内,藏、汉、彝为主要民族,同时回、苗、白、瑶、羌、土家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形成了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笔下“藏彝走廊”的重要节点。“所以我们的组合取名为‘藏彝走廊组合’,由藏、汉、彝歌手组成,不仅克服了演唱民族语言的困难,也能更好地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海日尔他说。
      《阿依嫫嫫》获奖,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海日尔他说,目前,九龙县境内能完整演唱《阿依嫫嫫》歌谣的不超过3人,可以说濒临失传。而在全国范围内,九龙县的《阿依嫫嫫》具有唯一性,弥足珍贵。
      如何对作品继续打磨提升、传播推广,当地也在积极思考。“我们准备在原来6个男声声部的基础上增加3个女声声部,增强歌曲的色彩变化。同时,编排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元素,让舞台表演更具感染力。”海日尔他表示,他们将主动对接联系四川省文联等单位,争取比赛和演出机会,让《阿依嫫嫫》走向更大舞台。
      在九龙县,《阿依嫫嫫》这样的民族民间文化宝藏还有不少,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玛达咪”山歌就是一例。近年来,在省、州、县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中,当地完成了九龙县歌舞数据库系统性建档建库工作,以词库、曲库、图库和视频库的方式收录了220首(支)歌舞数据。
      在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九龙县文化馆获奖团队就演唱了民间歌谣《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歌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藏族锅庄舞曲,当地文艺工作者在原曲基础上进行提升,加以4个声部,由6个男声和3个女声以无伴奏形式演唱。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被消解,一些精髓开始走向边缘。我们当然要传承和保护好这些民间瑰宝,但也面临经费投入不够、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困难。”不过海日尔他坚信,基层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聚焦民族感情共鸣点和群众文艺需求,发扬民间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一定能打造出更多的“阿依嫫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