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百年
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再现四川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叶子边缘有尖刺,叶柄贴近枝条呈抱茎状态——这是四川特有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的典型特征。前不久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一植物在“失踪”百年后再次在四川被发现。
“干燥处理后颜色变浅了。”9月30日,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君向记者展示了尖齿卫矛标本。“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四川西部曾采集到3份处于果期的尖齿卫矛标本,此后再无人发现该物种。”
2021年8月,胡君带队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专题“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川西片区考察任务时,在贡嘎山东南坡峡谷悬崖上发现10余株疑似尖齿卫矛的种群。
“我很幸运。有的研究卫矛科植物的专家找寻它10多年,也有科研人员为了找它摔下山受伤,但都没有结果。”胡君说,为确保科研准确性,科研人员对影响植物分类的萼片、花瓣、雄蕊数量等关键信息进行仔细野外观察,为其绘制科学手绘图。野外科考结束后,他们进一步对该植物样本以及形态上与其相近的刺叶沟瓣样本进行分子遗传信息实验比对,最终确认所发现植物为尖齿卫矛。
近年来,由于交通越来越便捷,基础考察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四川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上更为细致,进而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和濒危物种。在胡君看来,再次发现尖齿卫矛的野生种群活体,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真实的研究材料,就有希望通过引种、栽培来更好地保护它,让它不再“消失”。
四川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我国及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全省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高等动物1300余种。尖齿卫矛的再现,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一个例证。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谢强说,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四川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数百个;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0.45%;明确了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此外,我省还制定实施《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20年)》。目前,全省95%以上的物种资源通过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获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