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以项目为抓手,开工签约同步推进
组建专班服务“建圈强链”项目
-
□青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10月10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10个“建圈强链”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90亿元,涵盖现代生物技术药、创新化学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此前两天,成都未来科技城总投资253亿元的18个重大项目也集中开工。
两场活动,一东一南,紧锣密鼓——国庆假期后的3个工作日内,成都高新区以项目为抓手,开工签约同步推进,吹响“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冲刺号角。
梳理此次开工和签约的项目,“都是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或行业专家团队领衔的产业细分领域‘链主’项目,有助于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行业领军企业上海纽创,将从事血管介/植入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拟落地产品将填补中国西部远端通路导管产品空白;国内软体康复机器人龙头企业上海司羿,则将投资建立国内首家康复专科互联网康复医院。
聚焦科技创新,一批由技术专家团队领衔的项目也让人期待。如盈嘉合生投资建设的合成生物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合作,打造成都首个生物合成中试公共服务平台。
10月8日,国庆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成都未来科技城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广州辰创成都智能雷达研发及生产基地等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开工。
当前,成都高新区紧扣“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功能”策划项目,加快推进交子金融商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未来科技城4个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建设。
“聚焦重点项目,我们组建了服务专班,按照‘一项目一方案’,抓好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感受更直接。作为独角兽企业,世和基因将其中国第二总部落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主要聚焦精准医疗,覆盖伴随诊断和感染业务两个板块。“政策针对性强、团队很专业,从接触到签约,挺快的。”世和基因大区总监彭霞告诉记者,计划以提供检测服务的形式快速落地,二期将继续引入研发团队。
上海司羿智能创始人尹刚刚也有同样感受。“高新区以‘投补结合’的形式对项目进行扶持,解决我们的投融资问题。同时从专业角度分析企业上下游,完善产业链,帮助我们节约了很多沟通时间。”他介绍,多流程并联进行,预计未来3年项目产值可达5亿元。
加速的还有产业聚集。联东U谷打造的未来科技产业园,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产业为主导,集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企业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于一体。
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已引进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近11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今年1月—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重点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