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上游责任担当 长江第一城的绿色发展之路
-
□曹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宜宾三江口,因金沙江和岷江在这里交汇成长江而得名。
10月10日早上8点多,一场秋雨过后,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金星村村民梁多岗骑上电瓶车,从三江口开始了一天的长江巡护工作。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长江首城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环境之变
勇担“上游责任”
“站在江边绿道上,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可以当屏保的风景大片。”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位于叙州区的三江口长江公园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打卡地。
最近,一组长江两岸十年对比图也引起了当地人的热议:一张图上,长江两岸植被稀疏、江水浑浊;另一张图上,两岸植被郁郁葱葱、江水清澈——今昔对比,长江两岸环境之变一目了然。
“我们从2014年开始启动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三江六岸’进行生态修复。”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工程师温伟介绍,当地共退出占用的长江岸线8.36公里,建成80公里生态廊道。
从三江口沿江而下,来到南溪区“长江第一湾”景区,这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迎来了1.2万余名游客。“生意好得很哦,高峰期都没有空桌。”小饭店紧靠景区,老板张明娥忙着接待客人,“家乡环境越来越好,当初回来创业的决定是对的!”
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地1000余名渔民也退捕上岸,从捕鱼人变为护江人。“16名长江巡护队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查责任河段。”在退捕渔民梁多岗看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两年多来,长江生态恢复效果十分明显,“小时候看到的鱼儿,有望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心里十分欣慰,我要继续当好长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宜宾还打响了治污减排“攻坚战”,降低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提高中心城区城镇污水收集率……宜宾正加快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
产业之变
做好“加减法”
10月10日,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3个车间里,12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所有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行,正在加快推进二期年产2万吨、三期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公司总经理王政强说。此前,其母公司天原集团传出消息:宜宾锂宝拟通过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扩能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天原集团大力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其为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之变正在长江第一城发生。
站在三江口向北眺望,5公里内曾是宜宾沿江工业区,部分企业距离长江岸线一度不足百米。从2014年开始,宜宾投入60亿元专项资金,对长江岸线上20余户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或关停,将30多户企业分批搬迁入园。
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的同时,宜宾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做“加法”,招引落户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企业。
10多天前,位于长江工业园的中材锂膜(西南)基地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式启动。“已完成场平工作,建成后年产值约20亿元,为四川时代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锂电池隔膜产业化基地。”该项目负责人纪玉峰说。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将为全市进一步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增添新动力。
今年以来,宜宾市委确定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两个发展赛道,并积极拓展新领域,持续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宜宾“5+1”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其中动力电池增长7.4倍,智能终端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