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西岭雪
-
·立足个人经历、知识结构为时代画像——读侯志明《少点精致的俗相》
·书讯
民族歌剧《同心结》:以歌为本,以情动人
-
□宋浩南
从2020年《同心结》复排首演,到2022年9月9日晚再次观看音乐会版民族歌剧《同心结》,三次观剧,均被戳中泪点,被其感动、受其洗礼。回味之余,将一点感受形诸文字。
《同心结》层次清晰、故事顺畅、构思巧妙,其“剧”之经典是其成功的首要原因,不必赘述。笔者以为《同心结》之所以大放异彩,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即“以歌为本,以情动人”。歌剧必须以“歌”为主,在音乐中叙事,方能直击心灵,打动人心。《同心结》正是如此,用音乐谱写出了一幕幕荡人心腑的英雄赞歌。
三个主题音乐串联起一台宏大剧目。序幕开始部分的合唱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壮威武,一派军威浩荡的英雄场面,瞬间将观众带入情景之中。第五幕战斗部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纯交响乐演奏形式再次出现,首尾相连凸显出“战斗”的主题;原版《同心结》歌曲于第四幕以朴妈妈与黄继光的合唱形式出现,后第六幕黄妈妈同意将黄继光遗体葬在朝鲜后,旋律以交响合唱的形式作为背景音乐出现,两次出现托举出崇高的“友谊”主题;第二幕黄妈妈《去吧!去吧!我的好娃儿》唱段后,黄继光高唱出《祖国啊!亲爱的母亲》,至此全剧最为重要的“祖国”主题第一次出现,后伴随黄继光历次出场直至剧终谢幕。这一恢弘的、崇高的、英雄的主题贯穿全剧,一种史诗性的画面在观众脑海中铺陈开来。
中国化的核心唱段使得戏剧人物愈加丰满。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歌剧,无不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核心唱段,特别是主人公的咏叹调,中国民族歌剧更如是也。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看天下劳动人民得解放》《万里春色满家园》等,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歌剧音乐中的经典。《同心结》之所以动人,正是得益于这些感人的唱段,第二幕中黄继光独唱段落《抬头仰望夜黑的天》结构工整,由娓娓道来到宽广激昂,在温暖的旋律中,黄继光实现了第一次内心成长,坚定了信念,唤起了斗志。第四幕结尾处朴顺姬演唱的大段咏叹调《月亮,快快升起》婉转流畅、情真意切,将盼望胜利与不怕压迫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幕中黄妈妈独唱《去吧!去吧!我的好娃儿》宽广嘹亮、铿锵有力,母亲与祖国形象在歌声中合二为一。剧中几处重唱、合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黄继光与朴妈妈二重唱《放心吧,阿玛尼》、黄继光与朴顺姬二重唱《江河断流情难舍》、合唱《接过血染的红旗》,或绵言细语、或抑扬顿挫、或铿锵激壮,均洋洋盈耳、感人肺腑。
纵观这些核心唱段,无不具有优美婉转、朗朗上口、节奏自然的特点,无不根植于民族音乐沃土之中,无不紧密贴合人物形象。发自内心的音乐旋律,在心田自然流露,使得戏剧人物有血、有肉、有情,形象愈加立体丰满。
独具特色的场景音乐推动了舞台时空的交错转换。一景到底的舞台场景并没有使观众产生任何乏味之感,究其原因,除了出色的灯光调度外,多处场景音乐的编排构思,真可说是浑然天成、匠心独具。第二幕《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乡音在耳畔响起,家乡与敌后,母亲与儿子在音乐中对话,时空交错之中舞台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延伸拓展;第三幕朝鲜风格浓郁的《洗衣歌》响起,刹那间营造出一派金色阳光照耀下森林、溪水、笑声交织的幸福家园场景;最为拍案叫绝的音乐场景当属三、四幕之间的幕间曲,长达4分钟的幕间音乐在歌剧音乐中实不多见,且大部分幕间音乐多为转换场景争取时间而作,该剧此处的音乐则绝无此功能,完全是全剧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大提琴与竖琴的旋律响起,弦乐、管乐、打击声部次递进入,娓娓道来了一曲生命之歌。此处音乐充满温暖的基调、浪漫的气质,音乐的浪漫与英雄的浪漫珠联璧合,同时一种无以言表的静谧引起了听众无尽的想象与思索、联通了台上台下、剧内剧外、历史古今,听众心灵悄无痕迹地被浸润、被洗礼。第五幕川味十足的《千百门大炮昂起头》展现出一幅斗志昂扬、战之必胜的火热场面,这里不禁使笔者联想到歌剧《江姐》中的音乐与场面,可见经典相通,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这些音乐的奇妙构思与高明编排,在悄无声息中推动了剧情发展、增添了戏剧张力,于音乐中实现了舞台时空的交错转换。
真情流露、以情制胜,经过无数日夜打磨的音乐会版民族歌剧《同心结》,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必将镶嵌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宝库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歌为本、以情动人”的《同心结》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