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佩索阿一样洞察思考生活
——读龙远信诗集《风,继续吹》
-
□亚男
诗是一种情怀。写诗是自我完善的修炼。很多年前就和龙远信有交流。那时刚刚师范毕业,在乡下教书。诗歌便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记得有一年在《教育导报》上读到他的散文诗《七月》,还写了读后感发在《教育导报》上。
上世纪90年代,想起来是很遥远的事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去年收到他的诗集《风,继续吹》(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令人欣喜。他还在坚持写诗。读龙远信的诗歌我想到了,孤寂如风,虚无如雨。对于读他的诗,吹到读者的内心,有一种隐痛。继续吹是一种态度。这就是诗歌的化学反应,如雨,当然就会孕育新的东西,比如抽枝发芽,那就意味着有春天。
龙远信的诗歌,在清新自然的氛围里营造诗意,摒弃了艰涩和晦暗。在我阅读的视野里,像佩索阿一样洞察思考生活。语言的纯净和意象的质地都得到了考究。不像当下一些诗歌的语境,破坏了阅读的美感。
从《一个词》奠定了他诗歌的情感基础,是秘密压住了。在精神和思想的深度上读到笔划的刀锋。刀锋上,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进入了死胡同。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词。这词是具有美感和憧憬的,《花逝》,意象选择、情感统领和人性的彰显,都是一首可圈可点的诗。《喝茶的人》是一种人生态度。虚实间态度是明朗的,“静静地把时光的迷雾吹散。”语境和意象陡然升华,这就是诗歌赋予阅读之意。在这本诗集里有很多优秀之作,就不在此赘言。很高兴读到远信不懈地坚持。
诗人有自己的偏爱,读者自然也有自己的偏爱。我认为阅读龙远信的诗就是阅读这个时代。一首诗的阅读不能从表象上去获取什么,一定要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去洞悉他的表达。
虽然他的这本诗集没有分辑,但还是有很清晰的脉络。人生的、乡土的和生活的,在诗歌中的表达是有他的思考和领悟的。
正如他的《修复》:“今夜,我要把窗户擦得更亮/像一段往事,变得清晰/一个故事,有落叶纷纷/我要把残缺的部分,慢慢修复/窗外,余生淅沥,吹灭秋后的/最后一星灯草//今夜,我要搬到月光里去/今夜,我要把自己擦亮,和自己共婵娟/噢,今夜,万物纯得只有心灵”。
从氛围的营造到境界的提升,都如此美妙,挖掘出要修复的内涵。这就是诗人的美好,即便面对生活的千疮百孔,依然有清晰的修复思路。这是值得抒发的。
龙远信的诗歌也是冒险的,平实的语言,吹着自然的风。这本诗集的书名,风继续吹。生活中的隐痛也就不会落地。这种书写也就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一个诗人所应该具备的思考。
诗歌是一种生活,不是卡夫卡式的荒诞。技巧和流派,是诗歌的另一张脸,或许更像海明威式的冒险。
这些年,龙远信从《四川教育》发的一首小诗,走向《诗刊》和《星星》,也正表明了他的坚守是有效的。直抵内心,便是龙远信诗歌的质感。不管生活状况如何,诗人是不能离场的。诗人何为?诗人传递美好,表达美好,营造美好。这就是答案。
诚如,诗人所言,诗歌就是指认生活的状态,更是摆脱隐痛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