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奋进之姿,在县域竞争中实现突围

    ——对话183·达州市达川区委书记向建平


  •   扫描二维码,观看达州市达川区委书记向建平访谈视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袁敏 袁城霖
      7月26日一早,达州市达川区委书记向建平一行来到达川区双庙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调研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向建平说,达川区是一个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市辖区,“近年来,通过创新思路,达川区的特色农产品已走出四川。”
      2013年,撤县设区;2019年,脱贫摘帽;2021年,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年轻的达川区一路奋勇前进。
      “客观审视,我们既面临产业弱、城市旧等发展难题,又面临区域竞争压力。”向建平说,“我深刻感受到,唯有奋进,才能在县域竞争中突围。”

    做强农业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达川区如何走出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向建平:首先充分发挥地处主城的区位优势,以保障市民初级农产品供应为着力点。同时,大力实施“四子同兴”工程。一是扛稳“米袋子”。全域整治撂荒地,规划建设10万亩现代粮油产业园区、10万亩高山生态大米园区,带动打造贡米种植基地30万亩。二是端好“肉盘子”。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带动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221家,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三是保障“菜篮子”。高标准建成面积1.2万亩的全省最大设施蔬菜基地,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跻身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四是丰富“果园子”。利用气候优势,打造长江上游晚熟柑橘产业带。对达川乌梅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全区乌梅种植规模达10万亩,入选全国十大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近年来,我们创新思路,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推行“农业发展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主城担当
    做好“产、城、人”融合文章

      记者:作为达州市主城区,达川如何担当作为?
      向建平:立足主城优势,扛起主城担当,重点做好“产、城、人”融合文章,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服从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围绕“产”字做文章,打造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川派餐饮、科技信息六大服务业集聚区。
      围绕“城”字做文章,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理念,升级改造35个片区235个老旧小区,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格局。
      围绕“人”字做文章,在打造幸福宜居环境上狠下功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近年来,累计引进硕博人才190余人,农业、卫健等领域柔性引进专家团队20余个,培育入选“天府青城计划”1人。

    融入“双圈”
    在“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南翼跨越。达川将如何落实?
      向建平:达川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冀、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腹地,同时又与重庆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省委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达川区将努力在“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抢占先机。
      首先,狠抓协同发展。全面落实重大任务清单,加快打通骨干联网道路,推动能源、通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跨区域建设,全面抓好“川渝通办”等协同服务,谋划包装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
      其次,狠抓绿色发展。借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推动跨界河流共治,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地。
      第三,狠抓开放发展。高位打造中华银杏谷、九龙湖等景区景点,共建明月山旅游环线;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百马产业新区,全力承接成渝地区溢出产业转移,大力招引新材料、汽摩配套等产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