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舞台与数字“界面”的一次碰撞

    ——舞剧《醒·狮》“云端”演出的媒介思考

  •     

    □海维清 陈衍伊
      来蓉参加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是由广州歌舞剧院出品的国内第一部以非遗“广东醒狮”为创作素材,以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抗英事件为历史背景的又一部高水准民族舞剧精品力作。
      《醒·狮》剧组因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不临时取消在四川大剧院的现场演出,并于7月21日晚改为以线上直播形式的“云端”演出,且只象征性收取惠民门票费1元。而这一原本的权宜之计,引发业内人士纷纷转发朋友圈,并由此刷屏网络,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全网约340万人次在线观看——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传统舞台与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终端“界面”,发生了一次可能影响深远的碰撞。

    从权宜之计到媒介技术的顺势而为

      传统舞剧是一种剧场性艺术,往往非常依赖剧场空间作为舞蹈、舞剧演出的超文本媒介形式。传统舞剧的传播依赖于身体在场的“人际传播”,而一般正规剧场的观众容量在1000到1500人,其受众人数往往非常有限。
      现代录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舞蹈的记录与传播难题。从录像带到VCD、DVD再到蓝光技术,舞蹈借助物理介质,超越了身体的空间限制,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在舞蹈中的介入与运用,更使舞蹈的受众人数成倍增长。
      而到了数字媒介时代,新媒介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之一,是使得舞蹈符号的传播不仅超越肉身空间局限,也超越了舞蹈实时流动的“时间”限制,其受众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对于此次舞剧《醒·狮》的直播演出而言,这340万受众背后,既有观众对疫情防控背景下演出行业的情感支持,也有为明星舞蹈家的粉丝点赞,还有1元舞剧门票的稀缺惊喜,更有源自对功夫电影和南狮文化的情怀记忆……但最为重要的,除了源自对这部舞剧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认可与热爱,还有现代数字传播媒介对传统舞台的根本性技术支持……
      所以,《醒·狮》以“云端”这样的舞台背水一战,虽为权宜之计,却恰好顺势而为,打了个漂亮仗,极大鼓舞了剧院与演出团体的信心,也使我们感受到舞剧大众化普及的潜在需求空间。

    舞剧“云端”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

      在对于舞剧《醒·狮》直播观看人次340万的一片惊叹中,笔者不禁思考舞剧作品在线直播对舞剧艺术而言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此次直播的成功是偶然性还是具有可复制性?
      有友人在观看直播后表示:“现场一定更震撼”,这代表了不少参与此次直播的观众态度,他们中有许多人一定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再次走进剧场现场观看舞剧《醒·狮》。而一些学者的态度较为审慎,认为:“舞剧网上直播,只能炫一把。”不得不承认,网络直播容易使舞剧作品产生“剧透”效果,与剧场演出发生受众争夺。此外,在直播中难免出现盗录和视频外泄的侵权现象,对作品知识产权形成侵蚀、损害,所以“云端”舞剧演出也存在诸多风险。就当下语境而言,单一舞剧作品的“云端”演出可持续性并不明朗。
      当下,实时网络直播呈现的舞蹈在各类舞蹈赛事中最为常见,譬如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多次直播,受众广泛,影响巨大。国家大剧院在舞剧作品的录播及线上资源免费共享中也作出过诸多尝试,推出过如舞剧《孔子》《李白》等精品,社会反响极佳。但实时在线的舞剧“云端”直播虽在国外芭蕾舞剧演出中较为多见,譬如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而国内院团该类案例则极少,能借鉴的经验也极为贫乏。
      有业内人士为此次《醒·狮》直播算了一下账:“300多万受众,一人1元也是几百万元。”这的确是普通剧场演出难以匹敌的收益。
      巧合的一幕于第二日出现,原定于7月22日晚在城市音乐厅演出的《成都交响乐团2022乐季音乐会——“浪漫与古典”》现场交响音乐会也因疫情防控紧急调整为线上直播演出,线上演出门票也以惠民价格定为1元,经笔者求证音乐圈内人士,该场演出当晚的观众人数在18.9万人次左右。而成都交响乐团在2022年音乐季中已有8场左右的演出以线上形式呈现,并以5元内的惠民价格提供给线上观众,既往平均每场演出能达到3万至5万人次在线欣赏的规模。
      由上述例子可见,云端演出的可持续性是有先例的,但舞剧《醒·狮》单次“云端”演出受众的规模却是难以简单复制的,毕竟它受到媒介印象、作品口碑、前期宣传以及观众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舞剧《醒·狮》在“云端”的成功演出,既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院团展演模式的适时调整和适应,也是传统舞台与数字“界面”的一次极富价值的碰撞,是舞剧艺术借助媒介技术的一次顺势而为。其对舞剧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对舞蹈艺术演出市场的潜在空间拓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将对媒介融合语境下,舞剧艺术的观演模式与媒介形态演变提供难得的案例与经验。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云端”与剧场并行的舞剧观演形态会互补存在,并最终在多方获益的博弈和再平衡中,促进舞剧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