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天下
湖南醴陵:“千年窑火”里的产业新路
走进县城看发展
-
一炉窑火,在湖南省醴陵市这方土地上烧了千年,孕育出釉下五彩瓷等著名的陶瓷品类。
近年来,醴陵市不断擦亮陶瓷这块“金字招牌”,在继承传统制瓷技艺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传统陶瓷产业革新,加速新型陶瓷产业发展,做好“瓷旅融合”文章,闯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传统陶瓷产业求新求变
如今,走进醴陵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生产线。
近年来,醴陵市大力推进传统陶瓷企业智能化转型,市财政累计拿出近4000万元支持陶瓷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先后引进安装1000余台陶瓷智能生产设备。目前,醴陵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达70%,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位居前列。
新兴陶瓷产业加速成长
在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温达1230摄氏度的窑炉里,泥坯经过5天到6天的烧制,最终得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而是一种烧制技术非常高的特种陶瓷——空心瓷绝缘子。
这一根根数米甚至十几米长、身涂棕色釉的“大家伙”,是输变电设备和变电站中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装置。
2018年,华鑫电瓷经过反复实验,实现了特高压无机粘接出线瓷套制造技术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国际垄断。
在醴陵市,像华鑫电瓷这样在陶瓷新材料领域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如今正变得越来越多。醴陵陶瓷行业现有10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瓷旅融合”渐热
陶瓷工业游也在醴陵市逐渐兴起。沿着醴陵尚方窑瓷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工业游路线,游客可以走进尚方窑的生产工厂。“把展厅与生产车间打通,游客能够近距离观看釉下五彩瓷生产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勾线、汾水工艺,公司去年游客总量突破5万人次。”尚方窑营销总监漆智力告诉记者。
随着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釉下五彩城、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等一批集文化、创意、旅游为一体的新地标的建成,醴陵市“瓷旅融合”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新华社记者 余春生 刘芳洲 薛宇舸
(据新华社长沙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