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天下
安徽:科技进步添动力 创新发展谱新篇
-
在合肥举行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人们观看运行中的智能机器人(2021年11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调研,参加全国人代会安徽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安徽发展指引方向。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重要指示,安徽夯实创新基础,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发挥生态优势,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努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更大作为。
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安徽创新馆,强调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以新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十年来,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智能语音产业等加速发展,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1万亿元。
202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1%。
过去十年间,安徽年生产总值从1.72万亿元增长至4.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实现由全国“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作为全国第四大粮食生产省份,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制定省级层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两个清单,设立支持优质粮生产的专项资金,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
十年来,安徽在“多种粮、种好粮”上连迈新台阶。2021年,安徽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比2012年增加超过15%,优质专用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比均超过六成。
粮食持续丰收,离不开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
坚持问题导向,安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2017年以来接续推出49项改革任务,持续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以“三变”改革为例,各地积极引导农民把资源(土地、水面等)、资金等要素入股经营主体,农民成为股东,参与利益分配,获得分红等收入。到2021年,全省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占比提高到72%,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12%,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
保护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安徽坚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事,滚动实施民生工程项目76个,累计安排民生领域相关支出4.9万亿元。今年,安徽推出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10项暖民心行动,新增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民生项目,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淮儿女奋勇争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新华社记者 刘菁 徐海涛 姜刚 陈诺
(据新华社合肥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