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之家”王传闻:
一个坚守“老方法”的读书人
-
4月13日,“书香绵州·全民阅读”金牌推广人和绵阳市第四届“书香之家”评选结果公示。在这份名单里,王传闻是唯一一位同时入选金牌推广人和“书香之家”的人。
熟悉王传闻的人都知道,他爱读书,也爱“淘书”,其藏书近3万册,涉及文学、史学、心理学、音乐学、非遗学、传统吟诵、日本韩国汉学古籍等类别。阅读上,王传闻的方式有些“另类”,喜欢诵读,还会抚琴吟唱。在他看来,读书是将精神内化为信仰,从而表里如一,恪守终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他曾前往日本和韩国淘书
红漆雕花书柜里,《细说汉字》《中国书法篆书技法》《甲骨文字典》等摆放其中。王传闻介绍,自己每年用于购书的经费在8000元左右,平均每个月都会买上20余册书。说到自己最宝贵的藏书,他手指向书房靠里侧的书柜,那里的两个大书柜装满了线装书,《昭明文选》就在其中。《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了秦至南朝梁代数百年间100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王传闻的这套藏书为祖传的明末清初善本,看上去,书页泛黄,每卷藏书的侧面均用毛笔注明卷数。翻阅开来,《两都赋序》《西都赋》《东都赋》……典雅的诗意跨越时空扑面而来。
作为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王传闻长期从事吟诵研究,很多吟诵技巧、方法,都需要从古书中获得,正因如此,“淘古籍”成了他的爱好之一。除了在旧书市场、网上淘,他还曾前往日本和韩国淘书,有一套《全唐诗》就是在日本淘到的,这本外观看似平平无奇的书,是王传闻的至宝。原来在这套书里,编者细心地给每首诗词都标注了吟诵的符号,国内少见。
在王传闻家中,还有不少名人赠书,被誉为华东师大“双子星”的徐中玉和钱谷融、丰子恺女儿丰一吟、流沙河等都赠予他亲笔签名书籍。
他的读书方法:背诵、做笔记、吟诵
王传闻的书房最上方挂着一幅“乐在其中”的书法作品,风格典雅大方。这是他的老师,我国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和古文学家杜道生先生97岁时写给王传闻的。杜道生推崇孔子弟子颜回的生活学习方式,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希冀王传闻能乐在其中,不可懒散。王传闻回忆,在杜道生门下学习时,每天下午2点到4点为授课时间,“老师很严格,头天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抽查背诵,如果背不到,他就不讲下一课,直到我们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每隔一段时间,杜道生都会给学生开一份读书清单,“阅读后,要汇报心得体悟,他觉得你读得不错,会在书封或目录处备注‘王传闻读,杜道生签’的字样,在杜老看来,读书一定要烂熟于心之后,才能自由发挥,运用自如。”这些读书的方式和习惯,至今影响着王传闻。
王传闻更倾向于用老办法去阅读,踏踏实实做笔记,甚至以吟诵来阅读。近几年来,他反复阅读的一本书是《论语》。在他看来,《论语》如人生指南,会生出一种静下心来的魅力,让他“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