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求变 “中华第一跨”机器飞转

  •     

    (上接01版)“如今,我们抽水蓄能机组生产能力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崔兴国透露,水轮机数字化车间的打造已提上日程。

    “忙到飞起”是常态
      1月4日,东方电机的办公楼内,产品开发部再次召开讨论会,第N次讨论一台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方案。“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是我们产品开发部最近10来年工作节奏最快的时间段。”产品开发部副部长宋敏说,这种态势将保持两三年。
      宋敏负责的水轮机设计室有50多名设计人员,目前有20多个项目同时推进,还有40多个在执行项目,数量比过去翻番。“忙到飞起”是常态。
      翻开宋敏的工作笔记,多个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工作排满日程表,“抽水蓄能电站有其特殊性,都属于定制化产品,每个电站机组的部件大小、形状、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整。”
      抽水蓄能机组被誉为水电设备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发制造,是水力发电行业最复杂、最难啃的“硬骨头”。值得自豪的是,东方电机研发的抽水蓄能机组完全自主研制,各项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研制700米级超高水头段长龙山、敦化机组,挑战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极限;将世界首台“6+6”长短叶片转轮成功应用于国内首个抽水蓄能改造项目,树立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国产化典范。
      今年,抽水蓄能机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给东方电机带来新挑战。“我们将主动求变,制定专项计划,加大生产瓶颈攻关力度,加快科研试验平台建设,实现‘机组一次启停成功、技术研发水平行业一流、服务和产品质量行业领先’的目标。”东方电机相关负责人说。

    【新年展望】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东方电机水轮机装配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2022年伊始,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葛洲坝大机改造等项目中,为此,我们全体员工都做好了加班准备,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今年,我们还将大力做好水轮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记者手记】
      重跨车间“年纪”不小了,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生产三峡机组而建设的。但记者每次走进这个车间,总能感受到一股充沛的活力。
      已年届五旬的崔兴国,年纪也不小了。但在采访中,这位东方电气集团首批“大国工匠”的排头兵,却冲劲十足、干劲十足。
      活力与冲劲,来自哪里?来自于创新带来的驱动力。采访中,崔兴国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我们要不断地以科技进步推动制造能力的提升,才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水平”,这是一个老牌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密码。
      发电装备行业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建成投产、全球首台“零配重”巨型水电机组上线、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成功研制……“十四五”开局之年,东方电机在创新的赛道上一路奔跑。有人说,这是当年挑战葛洲坝水电站巨型机组的精神的延续。
      时间跨入2022年,这种精气神丝毫不减。有了这种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闯劲,曾经创造多项奇迹的重跨车间,再次令人期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