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
·图片新闻
及时给车企“价格战”踩刹车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立峰
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媒体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有超过一半的新能源车企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促销活动,涉及的车型上百款,降价幅度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车企之间无序“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坚决的态度,明确的信号,及时为车企无序“价格战”降温。
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为42.7%,正在成为驱动我国汽车市场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但部分新能源车企却是越造越赔,增收不增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到了今年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3.9%;2024年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达到9.2%。“价格战”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透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还有可能影响到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明确提出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企业在依法降价处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相关部门要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推动汽车产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价值战,从单一销量排名转向质量、口碑、利润等多维评价体系,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输出、标准输出。
与此同时,头部车企要带头摆脱对“价格占领市场”的依赖。车企虽有定价权,但通过价格应对竞争,只是企业在短期发展中的一条策略。汽车是高价值、长时间使用的耐用消费品,新能源车企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维度发力。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汽车技术创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想从长远制胜,车企须保证其技术迭代的能力,才能更好获得市场构筑竞争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此,又到了转型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