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0二五年高考作文题
折射语文教育哪些新趋势?
-
●深入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少专家认为,在数智化时代,试题更加聚焦情感体验、日常积累、实践参与等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特质,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6月7日,2025年高考大幕拉开。语文科目考试的作文题再次引发关注和讨论。今年作文题有哪些突出特点?折射出语文教育的哪些新趋势新导向?
考查重点
语文素养、时代意识、家国情怀
2025年高考语文共有5套试卷。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的2道作文题,上海、天津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和1篇微写作。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坚持价值引领,紧扣时代脉搏,彰显学科特色,重点考查语文素养、时代意识与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一卷作文题选取了三段和抗战有关的材料,将考生的视线拉回到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引发对民族精神传承的思考。此外,全国二卷作文题鼓励考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天津卷以大家熟悉的车轮、辐条等为意象,推动考生思考向心力、凝聚力对个体成长、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另一亮点。例如,上海卷作文题围绕专业文章、通俗文章、传世文章展开,与当下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北京卷则从运动员中长跑时会出现的“极点”反应,以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赛记分牌、车站电子时刻表等角度出发命题。
在专家看来,这些题目的材料指向既可以是现实的,又可以是想象的,由现实展开想象,由想象观照现实,考生可以从自身生活经验谈起,切入的角度很多。
深入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少专家认为,在数智化时代,试题更加聚焦情感体验、日常积累、实践参与等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特质,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
在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奇看来,今年的作文题既考查语言功底与思维深度,又为考生提供展现个性、抒发真情的舞台,“有利于展示不同思维状态、不同思想水平学生的纵深思考,让有洞察力的想法脱颖而出,让模式化的表达无处藏身。”
折射导向
促进课堂提质、鼓励创新表达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可以折射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趋势。多位受访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同样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新参考和新导向。
衔接教学,促进课堂提质——在有关专家看来,以作文题为代表的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注重与教材的关联,致力于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的同时学以致用。
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表达——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少专家发现,越来越多题目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而是更加注重激发考生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开审题立意的多维空间。
提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从古代诗歌到现代诗歌,从观察生活到深入论证,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题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