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撑腰挺起工业“硬脊梁”
-
达州钢铁炼钢厂中控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生产调度。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城市经济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蒋君芳 田姣 王代强
省委明确提出“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以工业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达州作为全省经济大市,又是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核心支撑之一,在“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道路上如何担当作为?如何实现新突破?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达州市市长梁磊。
“家里有矿”有四大资源优势
记者:很多人认为,达州最大的发展优势是“家里有矿”。对此您怎么看?
梁磊:“家里有矿”的这个“矿”,主要指我们的资源优势。一是天然气、煤储量丰富。作为“中国气都”,达州的天然气年产量110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5。煤炭资源储量9.75亿吨,是四川省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二是锂钾、硫黄、玄武岩矿产开采潜力大。达州有全国首个海相富锂钾资源矿,储量达7.1亿吨,资源规模达万亿级。此外,天然气伴生硫黄年产26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硫黄生产基地。玄武岩矿石品质优良,储量在7000万吨以上。三是电力能源供应足。现有火电、水电装机235万千瓦。四是森林资源利用前景广。全市可利用林地1257万亩,森林储量川东北第一;竹林面积川东北第一;苎麻原麻年产量3.23万吨,占全国65%、全省95%以上。
记者:围绕资源“做文章”,达州的主路径是什么?
梁磊: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在达州工业发展的新征程中扮演着“壮筋骨”等重要角色。我们围绕四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坚持“招大引强、链主引领”主路径,用两年多时间签约落地10个投资规模超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头部企业。天然气“二次创业”,投资230亿元的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一期即将投产,投资126亿元的中基导电炭黑、100亿元的玖源新材料正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显现。锂钾“乘势而起”,投资170亿元的蜂巢能源一期、115亿元的星空钠电一期、100亿元的赣锋锂业一期和二期已投产,投资105亿元的共创锂想项目正加速推进,万亿级锂钾资源即将“跑”上生产线。硫黄、煤炭“再建新功”,投资100亿元的美联硫化工新材料、投资185亿元的国电投清洁煤电项目有序推进,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全市“一号工程”,投资150亿元的达钢搬迁升级项目已建成,达州工业的“领头羊”开启钒钛钢铁产业新篇章。
“双园驱动”促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工业园区的发展上,达州如何推进?
梁磊:我们深入实施“双园驱动”战略,联动7个县(市、区)工业园区协同并进,构建“2+7”全域工业矩阵,打响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一方面,外塑颜值、内提气质。开展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力争到2027年,建成1个营收超千亿元的园区,全市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另一方面,提能升级、联动共建。加快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普光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着力将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打造成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高地,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创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
记者:达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探索?
梁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达州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工业“二次起跳”。智改数转让传统制造“换芯升级”,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和奖补政策,完成300余家企业诊断,力争三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让生产线“会思考”、工厂“能对话”。
低空经济方面,开通达州至重庆梁平、绵阳北川低空航线,腾盾无人机总装生产基地投产,“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新场景落地,低空制造产业链不断拓展。数字经济方面,被纳入“东数西算”节点城市,连续举办两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中科曙光、阿里云等头部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