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给“面子工程”留面子让政务服务回归本质

  •     

    □余明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明确提出,政务服务“不得华而不实、铺张浪费”,这也充分表明,整治政务服务“面子工程”刻不容缓。
      政务服务,是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核心目的是提供高效、便捷、实用的服务。然而,实际中一些地方的政务服务却陷入了“面子工程”的怪圈。政务大厅贪大求奢,追求豪华的装修和宽敞的空间,却忽视了实际服务功能的提升;显示屏林立,看似信息丰富,实则很多内容与群众办事需求关联不大,成了摆设;滥设自助设备,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使用习惯和操作能力,导致很多设备闲置。本可用于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资金却被浪费在了不必要的形式上,这不仅违背了厉行节约的原则,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面子工程”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实用性差,严重违背了政务服务的初衷,因为过度追求形式而影响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企业到政务大厅办事,可能因为复杂的流程和冗长的等待而耗费时间和精力;群众办理一些简单的事项,也可能因为不熟悉自助设备的操作而陷入困境。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不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整治政务服务“面子工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之举。首先要树立正确理念。政务服务本质是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而非追求形式上的光鲜,要以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切实感受到便利。其次,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整治提供了法规依据,要加强监督评估,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从源头杜绝“面子工程”,依结果调整优化服务。此外,还需创新服务方式。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推广网上办事平台,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零跑腿”,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政务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整治政务服务“面子工程”是顺应民心、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措。只有坚决防治和纠正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才能让政务服务回归本质,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