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向新图强 农业向深融合 文旅向优突破

    会理:加快建设凉山州域经济副中心


  •   会理作为“中国石榴之乡”,正在构建“科技种植+精深加工+农旅体验”全链条发展模式。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炼铜车间。

    今年春节期间,会理古城游人如织。

        

    □何流 杜宁 游皓杰 侯永琴(图片由会理市委宣传部提供)

      天生坝铁矿等3家停产多年的矿山,如今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矿山矿企复工复产取得新进展。在会理市鹿厂镇、城南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片规模化、标准化、适宜农机耕作的良田沃土呈现在眼前,2024年启动的2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2.37亿元的会理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今年“五一”前夕,会理古城核心区内30余处古建筑和南北大街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游客。
      近期,会理陆续召开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文旅强市“三大强市”战略推进会,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凉山州域经济副中心。
      春日会理,持续奏响奋进曲。

    工业向新图强 锻造产业强劲引擎
      “去年,铜冶智炼项目在北京参加了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大模型的发布会。目前,凉山矿业PS转炉的造渣、造铜智能预报系统已投入工业化生产,阳极炉氧化、还原智能预报系统已完成系统模型研发,上线后预计年创效220万元。”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凉山矿业)冶金技术员陈恩林介绍。
      2024年,凉山矿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4%,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以凉山矿业为代表的会理矿产企业,正通过资源挖潜、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加速迈向智能化。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会理市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座座在山峦间拔地而起的风力发电场,一片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发电板,也为会理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会理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15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累计已达89.6亿千瓦时。同时,会理在“地下找矿产、地上找风光”行动中也取得丰硕成果,增储钒钛磁铁矿4000万吨、铜矿100万吨、铅锌矿15万吨,清洁能源可开发量新增258万千瓦。
      当前,会理通过矿产勘探挖潜、增储上产、清洁能源开发、矿山矿企复工复产,因地制宜落实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全力构筑产业衔接转化的新链条,挺起工业脊梁;通过实施“做强南北、做优中间”的工业园区战略布局,系统解决工业发展“小、散、乱”问题,加速构建工业集聚集约和规范发展的新局面,持续补短赋能;立足优势产业,重点围绕阴极铜下游产业、石榴精深加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产业谋篇布局进行新思考,招引未来产业。
      工业向新图强,已成为会理加快建成州域经济副中心最坚实的支撑。

    农业向深融合 打造乡村诗意田园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4月1日召开的会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保障粮食安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庄发展规划,聚焦主导产业升级,通过品牌培育、产业链延伸和农业多元化发展增强竞争力,谋划精深加工园区建设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多维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在当地40万亩石榴园里,一场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悄然兴起。围绕石榴产业,会理正在构建“科技种植+精深加工+农旅体验”全链条发展模式。近日,《中国品牌》杂志发布《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报告》,会理石榴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名单,名列全国第26位。
      石榴只是会理农业产业众多名片中的一张。会理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成绩单:2024年,会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02.57万亩,产量35.83万吨;石榴、芒果、果桑等水果产量85万吨、产值50亿元,蔬菜产量58万吨、产值17.5亿元;马铃薯示范地创全省单产最高纪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2万亩,建成中药加工厂1个……
      当前,会理正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乡村环境风貌,1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持续提升乡村路、水、房、绿质量,打造诗意田园,留住美丽乡愁,景村融合的步伐加快。
      会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现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晋位,推动“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与种养循环,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以产业协同带动农业增效,以工促农带动乡村发展,产村融合的质效更明显。
      会理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优质文化服务下沉乡村,最大程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衡化;村庄规划正在加快编制、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完善,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农业向深融合,已成为会理加快建成州域经济副中心最稳固的保障。

    文旅向优突破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作为凉山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春节以来,会理古城迎来多轮旅游热潮。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徜徉在这座独具魅力的千年古城之中,感受古城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昨天吃的是羊肉粉,今天到钟鼓楼附近吃砂锅粉,都很美味。听说还有鸡火丝、抓酥包子等美食,后面慢慢去品尝。”来自宜宾的游客周先生说,“会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阳光明媚,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很多古建筑,真是不虚此行。”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赋予会理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24年,会理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41亿元。
      当前,会理正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旅游服务体系,全力推进“花满船城”“古城焕颜”“点亮乡村”等系列行动,布局城市光影秀,推动城市山景、水景、房景、夜景整体提升,丰富古城景观层次,打造更加优美的城乡环境。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让“春藏千年古城,榴在烟火会理”“烟火古城千年景,红色会理四时春”的会理形象深入人心,积极引客留客,变“流量”为“留量”。
      会理还依托“项目突破年”,加快推进特色民宿聚落等33个文旅强市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0.32亿元,同时促进旅游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文旅消费新业态,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丰富度、吸引力与便捷性。
      今年,会理将举办多业态融合的节庆活动,培育文创产品、网络视听、场景演艺等新兴文旅业态,加快建设高质量民宿聚落,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发展集群,加快推动文旅向优突破;加快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留住会理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文旅向优突破,已成为会理加快建成州域经济副中心最充足的后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