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成立仅两年多的川企瞄准光伏产业新赛道,聚焦行业新技术——
“红海”逆势突围 结盟对抗内卷
-
航拍琏升光伏。 丹棱县委宣传部供图琏升光伏0BB异质结电池。 丹棱县委宣传部供图
川企大调研43 民企有π
π生长
“银浆成本还能不能降?”“设备还有没有更新空间?”……4月4日,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琏升光伏)总经理蒋万昌在会议室与技术团队展开了激烈讨论。
光伏产业中,电池生产是重要一环。作为一家专攻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企业,琏升光伏当前在国内的异质结电池片市场份额占15%左右。“今年还要在去年的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谈及今年的营收目标,蒋万昌信心满满。
当前,光伏产业被广泛视为价格内卷、产能过剩的“红海”,这家成立仅两年多的川企,逆势“突围”的信心源自哪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底伊乐
入局 “红海”里的另类,以快打慢实现抢跑
2023年初,当琏升光伏落地眉山丹棱时,光伏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全年新增装机量不断突破,一边是由硅料价格腰斩引发的全产业链价格战。
对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年时间里,产业链几乎每个环节的价格均下调了三分之二,电池片从每瓦1元多跌到不到4角钱。”蒋万昌说。
从当时的技术路线看,琏升光伏所专注的异质结是个“异类”。当时的主流技术PERC电池(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70%,TOPCon电池(隧穿氧化钝化电池)技术凭借其性价比的优势疯狂扩产,而异质结虽有高于25%的转换效率,却因设备、原料等成本较高,被贴上“实验室技术”的标签,未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那时,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惑,是不是入场时机不合适?”蒋万昌说。但团队经过研判发现,异质结有不可限量的前景。
其一,异质结具有不可替代的原料优势。异质结的双面率(指异质结的面积在总结区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能达90%以上,目前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最高仅为80%多。此外,异质结受温度影响相对较低,全天的发电效率较为平稳,因此发电功效更高。更重要的是,从产品的使用寿命来看,异质结即使到后期,发电量也不会有明显衰减。从长远来看,是适合客户的长效型产品。
其二,目前该技术路线在行业内还比较新。“玩家偏少,整个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在设备投资、靶材成本等方面有一定劣势。”蒋万昌说,这也意味着不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升发电效率,该技术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以快打慢,实现抢跑。在琏升光伏成立的同时,企业宣布投资45亿元建设8吉瓦(GW)异质结电池项目。相较于行业主流的600兆瓦(MW)产线,琏升光伏布局的单线1GW超大产能产线,让设备成本大幅度下降。2023年底,随着琏升光伏一期3.8GW项目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国内外客户订单纷至沓来。
破局 专精技术领跑,夯实异质结市场地位
“光伏行业内有种说法,跑得慢就会被淘汰。”在琏升光伏研发总监汤安民看来,光伏电池是整个晶硅产业链最容易被颠覆的环节。回看电池技术从PERC、TOPCon到异质结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追求低成本、高能效的过程。
身处异质结技术赛道,如何跑得比别人快?琏升光伏的选择是提升自己的技术。在企业成立初期,除了抓紧时间让项目落地,企业还搭建了一条500MW的研发线,专门用于异质结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汤安民认为,琏升光伏实现二次抢跑的时刻是2023年底,企业论证成功“0BB银包铜无主栅”技术的时刻。在光伏电池非硅成本中,银浆占比约35%,0BB技术很大程度上去掉了电池表面由银浆制成的条状体,有利于降低成本。
而这项技术,不仅让琏升光伏实现原料成本降低,还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琏升光伏2024年报显示,在2024年下半年,企业使用0BB技术后,银铜浆料从年初的50%降低至30%,在异质结赛道中遥遥领先。2025年,琏升科技的异质结产品还将继续使用0BB技术,并实现无银化。
两年多时间,聚焦异质结技术,琏升光伏累计申请专利超60项,其中已获授权22项,包含两项发明专利。“不断创新,才是降本增效、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蒋万昌说。
在异质结赛道中领跑后,更长远的目标是抵抗TOPCon超高市场占有率的压制。如何对抗行业“内卷”?汤安民提到了另一个时间点——2024年3月。那时,包括琏升光伏在内的10家异质结企业联合成立了行业同盟。
“更多企业进来,资源才会进一步加速流通。”汤安民介绍,一年多来,该联盟联合采购银浆、共享超薄硅片工艺等,整合资源不断拉近异质结与Topcon技术的成本差距。为防止赛道内的“内卷”,联盟还推动制定统一测试标准,避免功率虚标等现象,让异质结得以在光伏电池市场越扎越稳。
拓局 瞄准钙钛矿叠层技术,为未来打基础
当一些企业还在为当下竞争焦虑时,琏升光伏已把目光投向未来。
业内普遍认为,现有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逼近晶硅单结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极限,如果想要突破效率极限,需要找到异质结电池技术以外的路径。琏升光伏将目光瞄准了钙钛矿叠层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除了在转换效率方面表现优异外,还在成本和应用领域方面极具优势。在蒋万昌看来,这场技术攻坚的背后,是企业对光伏产业未来10年的前瞻布局,“谁能率先突破钙钛矿叠层的商业化瓶颈,谁就能在下一轮技术迭代中掌握定义行业标准的主动权。”
不过,这件事并不容易。钙钛矿叠层技术虽被公认为光伏产业的“终极形态”,但其产业化面临解决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和成本等多重问题。
当前,琏升光伏正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紧密合作,搭建光伏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基地,组件可靠性测试中心等平台,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对于很多人关注的光伏产能过剩问题,蒋万昌较为乐观。他认为,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始终是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投资扩产、减产,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这样的周期下,对于琏升光伏而言,练好内功始终是头等大事。“优秀的技术和产品永远有市场,只要不断积累稳定的客户渠道和信任度,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会不断稳固。”蒋万昌说。
有π论
他们为了把蛋糕做大 在俱乐部共享“商业机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底伊乐
在讲述企业发展历程时,蒋万昌反复提到一个机构——760W+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成立于2024年3月,当时,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路线混战与产能过剩的“寒冬期”。在业内大多数企业互相竞争、各自为战的时候,琏升光伏联合其他9家异质结技术龙头企业组成联盟。当时,联盟的名字就叫“740W+俱乐部”。
“740W指的是异质结太阳能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能够输出的最高功率,也是彼时异质结技术的标杆性功率水平。”蒋万昌说,在那时,异质结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市场话语权远不及主流技术路线的TOPCon技术阵营。“成立俱乐部的初衷就是‘反内卷’,取这个名字的目的也很明确,大家抱团取暖,通过产业链协同,推动异质结组件功率早日突破740W。”
俱乐部成立后,各个成员企业迅速展开行动。大家约定,每个月由一家会员企业举办一场圆桌会议,汇聚异质结领域企业和行业专家,共享自己企业中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机密”,共同商讨异质结电池的未来。
变化每个月都在发生。2024年4月,联盟第二次会议聚焦供应链降本,推动银包铜浆料、超薄硅片等关键材料的规模化采购;2024年5月,联盟第三次会议制定异质结组件统一标准,避免企业间因测试方法差异导致市场混乱;2024年6月,通威股份等龙头加入联盟,俱乐部影响力扩大,并发布异质结产业白皮书,为行业提供技术路线图;今年3月举行的圆桌会议,“740W+俱乐部”正式官宣升级为“760W+俱乐部”,标志着异质结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独木难成林,这是近年来光伏技术迭代与产业发展的典型趋势。从740W到760W,今年还要朝着780W和800W进发,俱乐部名称的变化,实际上是光伏产业提档升级的缩影。
“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有齐心协力把蛋糕做大,企业才能走得越来越远。”蒋万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