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部署早 开拓力度大 就业服务实 重点帮扶准

    四川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3月7日,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系列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

      2024年10月,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举行。

      2024年12月,四川省2024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展演活动举行。

        

    □沈学轩 (图片由四川省教育厅提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坚持“行动部署早、开拓力度大、就业服务实、重点帮扶准”,抓统筹、拓渠道、强服务、兜底线、求实效,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眼下正是春季招聘关键期,我省各高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在岗位推送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良好。

    A
    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毕业生就业保持良好态势
      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63.23万人,增幅3.69%,总体就业情况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调研督导,调度部署,高位推动。省级部门协同发力,教育主管部门挺膺担当,高校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清单(2024年版)》,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3月,15所四川高校组团赴粤港澳大湾区访企拓岗,累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400余项,拓展就业岗位13000余个。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我们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希望与四川高校在人才引进、实习实践、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主动走出去,扩大“朋友圈”,我省创新开展省外集中访企拓岗行动,首创“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行动”,2024年走访企业8900余家,拓岗17.49万个。同时,最大限度进行政策性拓岗,岗位数量由2022年的21.5万个提高到2024年的30万个。
      千方百计挖掘岗位资源,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2024年,全省各地各校举办就业指导服务活动1.67万场次,服务毕业生164.41万人次。进一步突出招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线上“云招聘”、春季校园专场招聘会、“百日冲刺”地方专场招聘会,以及师范生、医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场招聘会等招聘活动,为2024届高校毕业生提供2.69万场招聘活动,岗位超300万个。
      针对重点群体、特殊群体,成立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专班,实施“送岗进高校助残促就业”等重点帮扶活动,依托“宏志助航”计划为5900名学生提供求职培训,2024届重点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B
    省级统筹、万企进校,全力推动“开局”变“胜局”
      四川2025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保持高位增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24年秋季开学以来,教育厅和各高校早谋划、早行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密集打出“组合拳”,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局良好。
      省级统筹搭平台引资源——省级招聘汇聚产业资源。抢抓秋季招聘黄金期,先后在绵阳、宜宾等地分片区举办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综合性招聘会,1100余家用人单位到场招聘,1400余家用人单位线上入驻,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10余个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16万个。
      访企拓岗挖潜岗位资源。教育厅将省级联合访企拓岗活动与“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行动”深度结合,组织近40所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开展访企拓岗,实地走访中国商飞、吉利集团、海康威视等国内龙头企业,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引进、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入合作,促成校企合作意向1000余项,拓展就业岗位4万余个。
      市场打造整合行业资源。各高校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分领域搭建求职招聘平台,积极打造行业性就业市场,举办文旅艺术、医药卫生、测绘地理信息等近10场分行业招聘会,参与企业1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超2.2万个。
      万企进校强对接促匹配——校园招聘激发就业活力。我省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并在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直播带岗等专区,丰富校园招聘活动形式。2025届毕业生开学以来,全省高校累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5500余场次,4.21万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93.92万个。
      专场招聘适应多元需求。各高校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与学生就业需求,创新推出以“校—院—班”三级为单位的小而精、专而优专场招聘活动,实现就业资源精细化配置。去年9月至今,全省高校累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75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9.62万个,参与学生超54万人次。
      就业宣讲促进人岗适配。聚焦当前就业市场新形势、新趋势、新要求,教育厅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开展四川省首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站专场活动,举办6场就业赋能大讲堂,发布系列公开课,组织实施“双千”计划,有效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促进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

    C
    提升能力、完善机制,深化改革夯实就业“压舱石”
      “简历撰写与面试表达能力对学生求职有哪些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唤醒职业生涯意识,是学生开启职业生涯行动的第一步!”2024年12月,在四川省2024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展演上,9位高校教师通过案例分析、AI建模、课堂互动,给现场350余名、线上1万余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及辅导员带来一堂堂生动实用的就业指导“金课”。
      一堂堂“金课”,只是我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狠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一个缩影。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形成共识——从大一入学起,就业引导就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在毕业季助力毕业生的“临门一脚”。
      创新举措,赋能就业创业指导——2024年12月,四川省高校就业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全省139所高校的229名就业骨干人员、就业创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毕业班辅导员参加培训。
      这是教育厅首次面向全省一线就业创业教师及辅导员开展的专题培训。成都理工大学一位参训辅导员说:“本次系统培训,让我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了更为全面、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我更有信心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工作。”
      我省积极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作用,举办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吸引全省超125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广泛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能力提升嘉年华”“招聘官面对面”“企业菁训营”等系列同期活动,服务学生超200万人次,帮助学生通过赛场走进职场。通过此次比赛,不少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马同学说,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深化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
      2023年以来,我省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调减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招生计划,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聚焦我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等,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计划到2025年优化调整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实行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制度,对连续两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出示“黄牌”,连续三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出示“红牌”,压缩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推动高校把学生就业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紧密联系、一体推进。
      未来,教育厅和各高校将持续开展好“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等活动,继续深化“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防范就业陷阱、就业诈骗,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成都理工大学
    以质取胜、以特图强,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成都理工大学坚持就业优先、以质取胜、以特图强,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地学引领的成理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优化,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以质取胜”夯实毕业生就业“硬实力”
      学校开设地质工程创新班、行星科学英才班等,实施“地质+”“人工智能+”“5G技术+”等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构建成理特色数智化大地学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国内领先的简历制作、AI简历修改、AI模拟面试系统,全面赋能在校大学生求职。近年来,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造就学术人才”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91位,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排名第30位。

    顶层谋划、结构优化,“以特图强”开拓就业工作新格局
      学校全面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顶层谋划和整体部署,强化主体责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具有地学优势、理工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充分落实“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超百家,二级学院累计走访企业500余家。

    接轨需求、强化服务,全面赋能提升毕业生就业“软实力”
      学校着力构建全方位就业育人格局,举办毕业生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常态化开展“周双选、月双选”活动,积极推动“六进”工作,举办“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组团招聘会及大型综合类双选会。举办线下组团双选会42场、专场宣讲会513场、超700家用人单位的大型双选会1场,为2025届毕业生提供岗位7.8万个。岗位信息和就业需求匹配度高,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求职成功比例占就业学生总人数的78%。近八成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创业,超过45%的毕业生在大型水电、油气勘探、能源开发等国家关键领域就业,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西华大学
    多维联动深化教育改革,机制创新提升就业质量
      西华大学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市场需求引领专业布局、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精准服务护航就业质量”特色路径,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优化与规模效益协同发展。

    学科布局动态优化,人才培养质效双升
      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装备”为牵引,整合学科专业,推动“大机械”“大食品”学科群协同发展;科学优化专业结构、招生计划,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近3年,暂停招生专业(方向)23个,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前沿科技专业7个;紧跟智能化发展趋势,构建校级数字化创新知识中心,打造“AI+知识图谱+大数据”智慧教学体系。

    就业服务精准施策,产教融合供需适配
      搭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打造校园招聘“大市场”、就业教育“大课堂”、校企合作“大平台”,年度举办招聘活动500余场,覆盖企业2500余家;创新“数据驱动”就业服务,通过“西华易班”智慧平台分析毕业生技能画像,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实施“访企拓岗2.0”行动,凸显专业性行业性双选会开展效果;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与华为、通威等企业共建“订单班”“项目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深度对接区域需求,产业赋能协同发展
      围绕装备制造汽车产业,与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共建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为行业输送高适配性人才。牵头编制四川省农业装备、川菜产业、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攻关路线图,深度参与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毕业生面向地方需求,服务区域发展特征明显,西部地区就业稳定在80%以上;深度融合区域产业发展体系,从事制造业、建筑业、信息软件等实体行业占比50%以上。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多维赋能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多维赋能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率95%以上。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就业根基
      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政策、机构、人员、场地、经费”五到位,形成以政策制度为支撑、就业育人为核心、校园招聘为平台、就业帮扶为重点、就业服务为抓手、就业监测为保障的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通过“校企双导师+课程定制+强化实训”,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联办30余个特色订单班,培养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学校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专科毕业生招聘重点院校,年均超45%毕业生进入行业骨干企业。2025年承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首场职业院校专场招聘会。

    精准服务助力,护航就业全程
      学校打造“一核两翼四维”智慧就业生态,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以一个智能就业平台为核心,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以学校领导和招生就业处联络头部企业、教学院系深耕专业特色企业为两翼,夯实年均7000人的毕业生就业平台;贯通“就业指导—校招服务—困难帮扶—发展追踪”四维全链条促进就业。学校年均对接企业1500余家,举办招聘会500多场,提供优质就业岗位3多万个;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一生一策”帮扶困难学生。全方位全程化精准服务促就业,取得“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的良好口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