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第二国际的一些领袖歪曲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鼓吹社会沙文主义、超帝国主义论等机会主义理论。如何认识帝国主义本质、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如何制定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迫切问题。为此,列宁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简称《帝国主义论》)这部著作。
列宁早就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在1895—1913年写的一些著作中已揭示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某些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从1915年开始集中力量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收集了大量书籍和报刊资料,写了约50个印张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为写作《帝国主义论》作了充分准备。1917年,这部著作在彼得格勒第一次印成单行本,列宁写了序言。在序言中,列宁阐明了写这部著作的宗旨,指出这部著作“能有助于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认识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指出资本主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他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帝国主义的意义、发展特点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等错误思想。列宁通过分析垄断的资本主义,得出了帝国主义是寄生的和腐朽的结论。列宁还认为,腐朽的趋势不能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仅在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而且就整个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这种发展会造成更大的不平衡。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在争夺和兼并中加紧民族压迫,因而使反抗加剧,使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詹萍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