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     

    □王维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这是立足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国内外竞争新环境作出的重要判断,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增强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需要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着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民营企业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关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和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市场竞争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对既有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开拓创造全新的尖端产品。这个过程不仅逐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直接推动了一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民营企业有必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走内生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殷切希望。“一心谋发展”就是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清晰的战略方向和稳定的发展路径。主业是企业的根基,坚守主业贵在集中资源,在其核心领域内深耕细作,不断创新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做强实业重在技术创新,强在技术人才,民营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精益管理、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增强等良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民营企业要重视创新研发,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不断突破,抢占技术变革“智”高点,在高质量发展新“智”道赢得更多主动,为国家改革发展开辟更大空间、注入更强动力。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与持续发展。我国有些民营企业存在产权不明晰、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离等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营企业应依据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
      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应明确股东、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责任边界和职能分工,确保各方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监督机制应确保管理层在执行决策时遵循战略目标,既要做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其战略目标相结合,又要做到决策的专业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规范治理结构,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率,为竞争保持领先地位奠定基石。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人才培养。人才强则企业强,人才优则企业优。民营企业应构建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效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管理机制应具备招聘科学性,找到适应企业文化、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培训和发展机制要保障员工的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要抓住“留住人才”这个关键,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在目标、利益上趋于相同,从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坚持诚信守法经营不仅是企业的道德义务,更是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和谐的劳动关系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能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归属感,这不仅会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和谐的劳动关系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谐工作环境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提出新想法和解决方案。和谐的劳动关系意味着企业在用人上公平公正,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并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民营企业家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法善经营”的谆谆嘱托,以反面案例为警戒,坚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用实际行动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任何规则都具有动态性、多样性、适应性、明确性和约束性等特征,民营企业家既要研究规则的普遍性,也要研究其特殊性,既要争取企业有利的发展政策,更要铭记“诚信守法”的贯穿性,谨记“诚信”不仅是商业道德的体现,更是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基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重挑战面前,唯有遵循诚信和法律,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诚信经营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法律风险。在构建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企业家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员工,通过诚信教育培训、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重视诚信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的道德水平。
      (作者系温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