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酒企业助力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

    乡村振兴路上 携手“酿”出幸福生活


  • 五粮液援建理塘极地果蔬(香菇)基地。五粮液供图

        

    □李晨 向鹤玲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彧希 王型芳
      初春的理塘,乍暖还寒。3月6日,位于甘孜州理塘县木拉镇马岩村的五粮液极地果蔬(香菇)基地大棚内,温暖而湿润。“3月开始种香菇,大棚里的温度要在20℃以上,5月就能采摘了。”马岩村村民桑批邓朱说。
      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的香菇“脸花、腿短、皮厚”的特征。从理塘出发,高原香菇跨越几百乃至上千公里,成为北京、成都等地客户餐桌上的美味,也给桑批邓朱带来每月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全省“一盘棋”,携手奋进新征程。2023年9月,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正式启动。对于产业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白酒产业来说,奋进号角吹响。
      最大限度凝聚合力,以超常举措推动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一年多来,从海拔4100米的香菇基地到黄金梨酿造的美味果酒,从全新的青稞精酿啤酒厂到“小酒庄大产业”,众多川酒企业承担起县域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等重任,聚力描绘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以帮扶之力激发内生动力
      甘孜州得荣县位于被誉为“黄金酿酒带”的北纬30度附近,县域内最高海拔为5599米,最低海拔为1990米,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其成为全国酿酒葡萄种植最佳区域之一。然而,不通高速、不邻机场的得荣县,发展葡萄酒产业面临交通不便、产业链条相对较短等困境。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四川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托底性帮扶工作启动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专门成立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得荣县的高山葡萄酒加强品牌推广”被写入帮扶清单。
      去年8月,经济和信息化厅组成调研组,分别前往甘孜州得荣县和宁夏贺兰山东麓开展调研,借“他山之石”,为得荣开出“药方”。“创新建设‘小酒庄大产业’高山葡萄酒发展模式、创新研发产品引领消费趋势、创新强化高山葡萄酒基础研究、创新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组与甘孜州、得荣县及相关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制定省州联动、川酒互助的产业培育方案。
      去年12月30日,在一场高山葡萄酒推广品鉴会上,得荣县高山葡萄酒“888号珍藏版独立包装C-47干红葡萄酒”以38888元的高价被成功拍走。得荣现已建成葡萄基地3000余亩,开发10余个优质葡萄酒品牌,在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喜获8金4银。
      以帮扶之力激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能,眼光必须放得更长远。
      在巴中市平昌县,白酒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经济和信息化厅针对当地产业现状,提出加强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等产业培育方案,动员川酒资源和力量,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助力欠发达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稞是甘孜州的特色粮食作物,素有“高原之宝”的美誉。如何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结合当前酒水市场健康消费趋势,应相关县区提高青稞附加值、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的诉求,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青稞啤酒产品开发工作,成功攻克青稞发芽缠根、青稞叶芽生长不均等关键技术难题,首创了青稞含量达80%的高原青稞黑啤产品,经国家级酿酒专家品评,产品品质达到精酿啤酒水平。
      3月初,五粮液派驻理塘县驻村干部杨凯对照去年的帮扶任务清单,梳理今年的目标:从香菇大棚改造、村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到文旅项目推进、帮扶专题会的召开,再到新一季农特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新一期农牧民夜校的培训主题……
      3月5日,五粮液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的议案》。根据议案,由五粮液公司出资共计1520万元,用于支持凉山州越西县白酒灌装生产线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

    产业帮扶是主攻方向
      几年前,靠着打零工、挖虫草维持生计的桑批邓朱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在家门口过上“上班族”的生活。
      谈起家乡理塘县木拉镇,桑批邓朱的话多起来。“木拉”,藏语意为物产丰富。但由于地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100米,这里的年平均温度仅3℃,当地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理塘种不出蔬菜瓜果。
      如何打破困局?五粮液驻村工作队深知,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全新产业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业一策”产业发展方案。
      菌种培养室、菌包生产车间、养菌棚、出菇棚、烘干房、冷藏库……当一排排厂房在村里建起的时候,村民们的眼睛亮了。
      如今,由五粮液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打造的极地果蔬(香菇)基地已扩展至42亩,食用菌鲜品年产值达2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不仅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也在理塘县“种”出一张产业新名片。
      在广元市苍溪县的山川河谷间,猕猴桃、雪梨种植园星罗棋布,覆盖全县31个乡镇。39.5万亩猕猴桃年产量达13.6万吨,丰收时节串串果实挂满枝头;16.5万亩雪梨,年产量达12万吨。牵手泸州老窖,这里变身果酒产业发展的“富矿”。
      “泸州老窖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苍溪县相关部门负责原料保障和销售。”去年3月,双方负责人的手握在一起,苍溪猕猴桃、雪梨12度等果酒产品的研发制造随即提速。
      “今年,我家的黄金梨增加收入2000余元。”苍溪县三川镇村民雷贵文说,往昔“颜值欠佳”的小果、次优果,摇身一变成为果酒酿造的“香饽饽”,直接带动亩均增收200至500元,附加值提升10倍。
      如何让群众更快增加收入?水井坊协助甘孜州石渠县长沙干玛乡完成宣传短视频拍摄、淘宝店铺运营及抖音账号开通,帮助当地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规划在甘孜州稻城县和凉山州普格县打造全新的青稞精酿啤酒厂、高原黑啤体验馆和“凉山风格”的高端生态白酒酒庄,推动酒旅融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