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洪: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绘出城乡融合发展“同心圆”


  • 射洪地标建筑——登云楼,是射洪不可或缺的城市形象之一。

      射洪市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广场。

      夜幕下的射洪广兴镇双江村,灯光璀璨,成为网红打卡点。

        

    □文静 (图片由射洪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5年1月13日晚,射洪市广兴镇双江村玉壶洲花海景区,灯光璀璨,人山人海,当地村民和游客涌入景区赏灯。
      2024年12月30日晚,“奇幻山海·向上生长”2025豫园灯会·射洪站在玉壶洲花海景区亮灯开园,以灯彩艺术打造美轮美奂的神话图卷,为游客开启一场上古探秘的奇幻之旅,射洪还与上海、海南三亚、辽宁沈阳的豫园灯会进行联动。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璀璨夺目的灯会,这让双江村党总支书记王灿十分惊喜,“这几年,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好”。
      这是近年来射洪以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射洪是初唐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射洪紧紧围绕全省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县域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出城乡融合发展“同心圆”。

    以文润民 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新空间
      1月13日午后,射洪市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广场热闹非凡,不少居民在此休闲娱乐,还能眺望一路之隔的仙女湖。
      作为射洪市第二批集镇更新试点镇,天仙镇将原天仙粮站改造为集便民服务、文化展陈、多功能中心、停车为一体的乡村会客厅,占地7000平方米。这里还有社区书屋、儿童之家、观景平台、户外健身器材及儿童游乐设施……“我们过上了绿色生态的田园生活,享受到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居民黄小芹说。
      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射洪实施集镇更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文化乐民的重要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融合,以文气提升人气。射洪实施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填空计划”,将“城市能级提升”向乡镇延伸,依托集镇建设和城市更新,改(扩)建文化广场、镇(村)史馆、乡镇影院、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等主题功能场所,新建非遗展示厅、智慧书吧、室外文化广场等30余处,总计4.84万平方米,各镇聚焦地名文化、名人乡贤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化空间、创新业态,打造“一镇一品牌”的射洪“文化地图”,构建起市级引领驱动,片区中心镇、重点镇“腰部”支撑,镇级特色文化“一镇一品”,村(社区)居民有“家门口的文化空间”的四级公共文化空间格局。
      打破文化事业与产业界限,秉持“一座馆可以改变一座城”理念,全力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加快河东体育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来者计划”,利用“金边银角”打造20余处公园曲艺剧场、街头展演舞台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射洪市文艺家活动中心,以及城市文化地标“登云楼悦读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实现文化建设“从点到面、从量到质”的系统性提升,让群众充分感受射洪的文化魅力,以丰富业态和市场活力充盈城乡生活。

    以文惠民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新品质
      2024年12月30日晚,射洪市体育馆华灯璀璨、乐声悠扬,以“激情四射·天地宽洪”为主题,射洪市2025年新年音乐会奏响,容中尔甲、罗蓉等倾情献唱,通过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形式,为射洪市民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
      像音乐会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射洪每年要举办1000余场,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全年都精彩”的热烈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活动融合,以品牌活动提振精气神。射洪围绕文化艺术、旅游体育、文明实践、科考科普等重点领域,整合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优质图书、文艺展演、展览展示、文体旅活动等资源,全民健身走(跑)大赛、中国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我们的节日·中秋、书香射洪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出新出彩;引入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建运营国防教育基地、“悦”读共享空间、三江情文化广场、朝月集文化商业街区等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引入全球先锋度假品牌——地中海俱乐部,“政府主导、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共治共享新格局基本形成。
      射洪创新构建“基层组织+文化管家+多个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模式,依托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协会、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建立片区联系制度,以“文润洪城”“书香射洪”等项目为引领,“来者书台”“来者舞台”“来者名家传习台”为载体,常态化举办文艺文化交流、展览展演等活动,把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
      射洪设立陈子昂文艺奖,开展“名师结对”计划,选拔本地文艺骨干前往北京、成都等地学习,王龙、秦琴等一批新生代文艺人才崭露头角,纪录电影《五问射洪·蜀韵川扬》、舞台剧《登幽州台歌》斩获殊荣,美术作品《唤醒千年之梦》《平凡英雄》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连续8年承办遂宁国际诗歌周暨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打造融文宗溯源、诗歌研学、山水寻胜、田园休闲于一体的两江画廊景区,让文化之光更好照亮群众的奋进之路。

    以文富民 公共文化服务迸发新动能
      射洪市大榆镇古井口村芦溪开心谷位于涪江东岸,与射洪主城区隔江相望。2024年3月,大榆镇在芦溪开心谷举行城乡融合乡村旅游季暨院坝文化活动,李家班顶碗顶缸、大飞轮表演、马术《三英战吕布》等节目深受好评,掀起近郊旅游消费热潮。
      这是大榆镇构建“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群众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据介绍,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突破,引进春苗杂技艺术团建设“梧桐苑”艺术培训基地,传承“莲宵舞”“李家班顶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创建国家级国际活动非遗体验基地。“游客来大榆,可以看杂技、民俗表演,也能观光体验、采摘水果,形式多样的玩法耍法,让他们流连忘返。”大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游客来了,消费火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大榆镇城乡融合乡村旅游季暨院坝文化活动期间,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收入达210万元,带动30余户村民创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2.5万元。
      射洪在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上持续发力,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在城市与集镇更新过程中,巧妙融入“子昂诗情”及“舍得酒意”两大主题文化,将“山水有风韵、诗酒有哲理”的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肌理,以此打造旅游网红打卡点,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魅力与品位,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射洪、爱上射洪,积极来射洪旅游消费,助力“引客入遂、留客在射”目标的实现。
      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射洪以“文化引领、艺术点亮、流量运营”为理念,实施“来者名家传习台”打造计划,把一批名家工作室嵌入双江村,构建以“诗、书、画、音”四大功能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一轴多点、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集聚区,“一个人带动一群人”,2024年,接待市民游客超百万人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富民。
      如今,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射洪实践遍地开花、有声有色,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三年,射洪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跃升至600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白酒之乡”、天府旅游名县等国家和省级荣誉,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跃升至89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