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营”在“周到”增强“投资四川”磁吸力
-
□泸州日报评论员 罗森波
用时4天即为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有限公司成功争取调增粗钢产能27万吨,无抵押贷款解决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探索采用南向班列、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等出海物流模式推动泸州造预涂膜销往全球……去年10月以来,泸州市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工作,一大批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成为四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道缩影。
优质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招商、引商、留商最富吸引力的“邀请函”。当前,四川正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营商环境对四川而言,分量越来越重。四川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肩负重要使命,迫切需要形成同经济大省相匹配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四川”磁吸力,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动能更加充沛。
营商环境“反映在事、体会在人”,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服务“周到”。去年以来,受市场因素影响,全省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多重压力,需要大家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在这个方面,泸州市“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工作的模式和经验带来新的启示——通过常态化、全覆盖的走访,广泛收集企业诉求,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经营主体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进企业”不能走马观花地“进”,而是为解难题、出实招“进”;不是只为解一时之困而“进”,是为谋长远发展而“进”。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有序有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打扰;要建立完善“问题诉求收集、转办督办、专班解决”的闭环工作机制,帮助企业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决不能走过场、做样子、搞形式。
有人说“办事不求人”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才能做到“办事不求人”?关键是把制度立好。把“红灯”设得亮一些,哪些可为、哪些禁入,需作清单式指导。“绿灯”可以设得多一些,可有可无的条条框框能少则少,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黄灯”也不可或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执政理念、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不妨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和“铁榔头”,给予市场主体适度的容错空间,多一点温馨提醒。
总之,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多设身处地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助力企业扎根四川更好发展。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周到”氛围势在必行,实现“您投资、我服务;您发财、我发展”的共赢局面就不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