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发布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成就和理念,分享中国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的实践经验。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哪些成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三农”工作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在农村交通运输集约化发展上又有哪些部署?当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6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形成了一条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抵田连户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说。
农村公路要建好,也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以“管好”为手段,加快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我国进一步提高治理管理效能,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以此来推动持续完善农村公路的治理体系。
以“护好”为保障,加快健全适用多元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十年来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以“运营好”为目的,加快完善便利均衡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我国持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农村的客货邮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人员物资的顺畅流动,有力推动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为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气
农村公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三农”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我们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白皮书显示,2014年以来,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0万公里,新增超过4.5万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侯振兴介绍,通过搭建通村畅乡、连片成网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农民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农村地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促进农村交通运输集约化发展
近年来,各地探索实践农村客运、货运物流和邮政快递的融合发展,持续促进农村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发展。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所有省份和超70%地级以上城市建立了交通运输、邮政、商务、供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1.1万余条,共建成县、乡、村三级客货邮服务站点9万余个,形成“客运邮路”“货邮同网”等典型模式。
当前,农村客货邮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覆盖广度深度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将通过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推广应用适配装备、继续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新华社记者 叶昊鸣(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