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
成都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2023年成都市思政种子教师培训班。
□马院宣(图片由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队伍建设是关键。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及现状,依托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以及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等,构建系统完备的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队伍培训体系,回应全市教育系统1600余个基层党组织,6万余名党员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培训需求,助力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五个突出”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培训效果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五个突出”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培训效果,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队伍专业发展能力。
突出功能定位、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培训系统性。聚焦“一校一院一基地一中心”发展定位,搭建由市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组织部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建设架构,建立思想引领、深度研学、实践示范的“研学育”共同体平台,先后组织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种子教师示范培训、思政课骨干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升专题示范培训、公(民)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班型,全方位加强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队伍培训力度。
突出禀赋优势、做好资源整合,强化培训协同性。在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支持下,成立全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整合市内高校、中小学思政教育专家资源,借力省外高端专家资源,针对当前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和不同主体培训需求,统筹区域内百余个大中小学校各类文化展陈体验教学基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思政教育特色场馆场地资源等,加强不同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遴选优质师资推进理论教学,开展高契合度实践教学。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业务需求,强化培训针对性。针对参训学员在理论学习、履职能力、专业素养上的切实需求,采用“专项需求调研+专业素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覆盖课程要求、课程内涵等多层面,涉及多种形式的测评方案,对大中小学党务工作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类人员能力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好训前诊断,完善培训方案,精准按需施培。
突出应用导向、丰富培训形式,强化培训实用性。协调组织开展集理论解读、专题报告、案例评析、实践考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体验式工作坊等诸多形式为一体的系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习活动,从宏观引领与微观指导两个层面带领参训学员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探索区域思政教育资源,观摩优秀案例实践等。
突出学风建设、加强闭环管理,强化培训实效性。严抓教学管理、班级架构、后勤服务、质量把控、财务配套等重点环节,以“班委职责分工表”形式协定班级运行规则,以“每日小组例会”的形式促使学员总结交流,反思反馈,以“培训项目运行工作抽查”形式建立内部培训质量监控机制,实现自查自纠。同时,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针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总结,反馈信息。
聚焦一体化队伍政治和专业发展能力建设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眼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队伍政治和专业发展能力建设,构建兼有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培训体系,重点在搭建多方协同架构、设置多元课程模块、创新多样培训形式、完善多维评价指标等方面发力。
搭建多方协同架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队伍培训体系建设,关键在于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一的组织协调。基于教育系统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和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搭建由成都市委教育工委统筹指导、学校党委组织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建设,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为师资依托的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区域教育系统和省内外各类思政学科教育资源,为高质量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队伍教育培训提供组织和资源保障。
设置多元课程模块。遵循问题导向,在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乃至成果展示等各环节,紧扣理念更新及实践诉求,围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发展)、能力培训三个板块设计课程库,针对学校党务管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类人员开展理念更新、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等具体内容的培训,包括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党务工作、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从多个维度对队伍能力进行整体提升。
创新多样培训形式。根据不同对象和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以学员实践为基础,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培训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双支撑的培训格局。
完善多维评价指标。坚持以多主体、多视角原则开展培训考评,以“学员过程性学习表现的评价形式”替代单一的“结果导向性评价形式”。学员对培训专家授课内容及方式的问卷反馈,学员对承训单位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教学双主体了解培训效果,继而为优化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近3年来,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大中小学思政课种子教师、大中小学党务工作者、政治辅导员、大学生骨干党员等培训30余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受到学员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思政种子教师培训班”在连续3年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中获优等评估结果。在培训对象满意度调查中,各项目综合服务和课程满意度评优率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