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导读
-
□袁银传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根·杜林的论战过程中撰写的,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经典著作。《反杜林论》最初以论文形式发表在1877年1月—1878年7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及其副刊上,1878年7月汇编时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在莱比锡发行单行本。恩格斯在1879年11月给奥·倍倍尔的信中,开始称该著作为《反杜林论》。
写作背景
●回击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驳斥和清算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消除杜林错误学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影响
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绝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而是当时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两种理论、两种思想路线斗争的产物。
19世纪7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洲资产阶级在残酷镇压法国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后,在继续采取暴力反动统治的同时,加紧向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思想渗透,在工人阶级内部培育、扶植机会主义派别及其代理人,企图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来影响工人阶级。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加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也日益尖锐,德国也逐渐取代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一方面积极支持俾斯麦政府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散播各种庸俗经济学和折中主义,各种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流行起来,其中尤其以欧根·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最具代表性。19世纪70年代,宣布“改信社会主义”的杜林,在一系列著作中,以激进的言辞抨击当时德国的现实社会,积极贩卖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一时间蒙骗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内的许多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斯坦、莫斯特、恩斯等人吹捧杜林的这些书是“划时代的著作”,德国社会民主党刊物也转载杜林歪曲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从而给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造成严重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回击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驳斥和清算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消除杜林错误学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影响,恩格斯写成了《反杜林论》。
主要内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庸俗经济学的错误观点和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的漠视,揭示了杜林“社会主义”的实质,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反杜林论》包括三个版本的序言、一个引论和正文三编,即第一编“哲学”、第二编“政治经济学”和第三编“社会主义”。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杜林从先验主义立场出发,从思维、范畴或模式主观构建现实世界。杜林将思维、原则等观念层面的东西视作是第一性的,而将客观自然界和社会历史视作是从属性的东西,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
首先,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本体论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杜林提出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本体论观点,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一观点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观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明确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关于物质、运动、时间等问题的谬论,论证了运动与物质之间不可分性、时空与物质之间不可分性以及运动的绝对性等基本观点。其次,恩格斯在对杜林形而上学谬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认识论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及真理观。杜林提出人的认识是从某些“原则”出发,恩格斯指出他这一观点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而作为唯物主义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思维、意识、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永恒真理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最后,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平等观、自由观。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庸俗经济学的错误观点,全面准确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恩格斯主要驳斥了杜林的暴力论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歪曲。虽然马克思多次强调剩余价值不同于资本赢利或利润,剩余价值额远大于利润或资本赢利额,但杜林却将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与利润混为一谈,这就从理论上遮蔽了资本剥削的本质。此外,杜林还将一切利润、地租、工资等经济领域的问题视作是暴力导致的,也就是将经济领域的问题视作是政治领域的问题,无疑,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停留于现象层面的描述而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的探讨。
首先,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杜林主张“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其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把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不加区分地使用“劳动时间”的错误观点。恩格斯指出,劳动从其复杂程度上可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衡量商品价值时,同样的劳动时间,因为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所以也是有差别的。最后,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曲解。杜林歪曲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观点,错误认为马克思是主张资本由货币产生。恩格斯指出杜林的歪曲和误解掩盖了资本与货币的本质区别,恩格斯指明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本质区别:前者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而后者的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批判杜林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的漠视,揭示了杜林“社会主义”的实质,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条件出发,而是以臆想的两个男人的完全平等为基础,按照“普遍的公平原则”建立起来的。杜林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幻想。
首先,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指出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以及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而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据此,恩格斯指出,若要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且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其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社会分工和城乡差别上的错误观点,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就能消灭旧的社会分工以及城乡之间的对立。再次,恩格斯指出,商品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时,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生产就自然消失了。最后,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杜林出于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目的,指出国家是永恒存在的。恩格斯强调,国家是一个阶级和历史范畴,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阶段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此,国家不是永恒存在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最终也必然消亡。
重大价值
●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在批判错误思潮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最杰出最光辉的著作,它系统总结和概括了《共产党宣言》发表后30年来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革命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结合的原创性的经典著作。
《反杜林论》是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反杜林论》作为一部论战性著作,形式上看是为了批判杜林的方便,为了有针对性地分别批判杜林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错误观点,“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但在批判过程中,《反杜林论》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彰显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对于《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列宁指出,“恩格斯《反杜林论》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德国恩格斯传记专家曼·克利姆指出,“《反杜林论》这部著作引导当时党内许多不甚了解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的人提高了认识,并对后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看到《反杜林论》这部经典著作之后,爱不释手、反复研读。《反杜林论》与《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成为毛泽东一生阅读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在世界观、历史观和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上,二人完全一致。但是,有些西方马克思学者人为制造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论,歪曲、攻击《反杜林论》,胡说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基本观点是背离马克思思想的。他们以《反杜林论》等著作为文本根据和例证,将恩格斯主观设定为一个只关注自然科学的科学主义者,责难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关注掩盖了对人的生存、本质、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关注,人为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因此,回应和批判西方马克思学“马恩对立论”的错误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反杜林论》是在批判错误思潮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进行斗争的历史,而《反杜林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杜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经典著作,其政治立场的原则性、原理阐释的经典性、理论论证的严谨性、批判方法的科学性,是我们今天旗帜鲜明批判各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和光辉典范。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汉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