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解密中华古文明的古城故事
——读邱华栋长篇小说《空城纪》
-
□徐祯霞
邱华栋新著《空城纪》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由6个在岁月风烟中消失的古城故事组成: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这6个历史古城生发出来的故事,是邱华栋对人类古文明的探索,对历史的解码与揭秘,让古城复活,让废墟还原,让历史人物重现。
《空城纪》是一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独特的结构让历史小说不再沉重和无厘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清晰的脉络和框架结构,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另类笔法。它们似乎是各自独立的,却有一条暗线始终贯穿其中,让整部小说逻辑清晰,思路分明。
6座古城以“我”的视线复活,废墟慢慢还原,人物一个个从汉魏晋唐走出来,变得具象、真实、有血有肉。有了他们所在的社会的人物特征和历史使命,一个个古城就从地下慢慢升起,走到我们眼前。
结构独特,布局精妙奇巧
一个好的长篇小说,结构和谋篇布局很重要,有的用顺序,有的用倒序,有的用慢镜头,有的用插入法,《空城纪》用的是代入法。它用一小段诗性的文字,制造悬念,用代入法将读者带入一种特殊的氛围中,让读者随着邱华栋的思绪走进小说中。
整部小说用6个消失的古城作为框架,这6个古城在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时代的沧海桑田,让它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消失,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惋惜和叹息。
在小说中,邱华栋精心设计了6个具有强烈时代感而又各富地域特色的故事。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6个小说篇章,起到提纲挈领和总领作用,各带悬念,又各具特色。
双阕、三书、四锦、五叠、六部、七窟,既匠心独运,又是邱华栋的思绪和智慧。邱华栋将中国的数理巧妙融入小说结构中,用双字开头。又用依次递进的方法,不断递增,最后结束在七窟。“七”在中国是一个特殊而玄妙的数字。这些消失的古城,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灿烂,曾经缔造和创造的文明,正应了人们对“七”这个数字的理解和寄予。
那些消失的人与事,通过邱华栋的笔触,重见天光,以文学形式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走进那段久远的岁月,走进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让人为之喜悲,为之感动和落泪。
语言灵动,营造鲜活氛围
好的语言是一部小说的灵魂,能让作品具有质感和可读性。《空城纪》是一部历史小说,貌似沉重,但邱华栋一改往日都市叙述的方式,以独特的视觉、灵动的语言展开叙述,让人品出其中的巧和妙。
邱华栋在新疆出生长大,对西域文化非常了解,加上其广博的阅读和涉猎,对西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善于营造鲜活的生活氛围。虽然邱华栋是在写几百年前甚至一两千年前的人和事,但却能写得充满异域风情,生活意趣盎然。
邱华栋在《空城纪》中最大的成功,是将6个古城鲜活地复原,写活了人,写活了事。它们时代悠远,又各具特色;它们生动鲜活,又充满地域风情。充满灵气的语言,无疑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能抓住读者的心理,勾住读者的心。
《空城纪》用独特的视点和趣味横生的语言,立体展现了那些特殊时代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情境。他们的服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情趣,他们与那个时代的纵横关系。
故事赢人,知识性极丰沛
在《空城纪》中,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这6个古城的故事是独特的,又是浑然一体的,都与人类的文明和历史有关。
这部书里的故事似乎都是可以拍成电影的。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故事犹如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的阅读视野里不停地变幻。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带来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我了解了那些古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也了解了没有接触到的器乐和异域风情,它们以极强的画面感充盈着我的视野。
全书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西域风情,讲述爱情,讲述文化,讲述艺术,讲述历史,讲述遥远的人类文明。那些久远的人和事在邱华栋笔下一一活起来,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和标志。故事逻辑清晰,时代脉络分明,文化看点丰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看得人神思飞扬、遐想联翩、心神跌宕,又荡气回肠。
这是一个个古城的还原和再现,也是时光深处悠远的奏鸣和回响。《空城纪》在带给人精彩的小说文学读本的同时,也有考据和人文的价值,有让人注目的地域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空城纪》,邱华栋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