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保护加力 体验项目“减龄”


  • 9月12日,鸟瞰位于南充市蓬安县的相如故城。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宇 摄

        

    点位:南充市蓬安县相如故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9月12日下午,“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南充市蓬安县,探访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出生地和成长地——相如故城。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文明门,一座司马相如的塑像出现在眼前。塑像呈现的司马相如20来岁,身背行囊,大步疾走,饱含青年文人的朝气蓬勃。如今的相如故城正如塑像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上,绽放出更多青春活力。

    相如故里守护汉风古韵
      “这里来了很多次,每次都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在游客刘奕孜看来,汉风古韵是相如故城的魅力所在。
      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相如故城是蓬安古县城旧址,作为州县治所长达1500余年。
      走进相如故城,树木郁郁葱葱,建筑错落有致。从航拍视角来看,这座小城嵌入了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等古建筑,有7处省级文保单位、密集分布的建筑群落,保留了古时相如县的传统格局和古韵。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唐晓零说,从2018年开始,蓬安县以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精心保护相如故宅、长卿祠等20余处文物古迹。2021年4月30日,历时3年多修复与重建的相如故城,在司马相如诞辰2200周年之际正式开城迎客。2023年,相如故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除了静态保护利用,蓬安县还推动“司马相如”走进广泛的社会场景。蓬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鲁艳介绍,为浸润青少年,蓬安在中小学校设置“相如阅览室”、举行汉赋诵读比赛等。还创编歌舞剧《相如长歌》,举办“迎新春万人诵赋送福”“相如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让“相如故里”这一人文资源得到传承发扬。

    “年轻态”项目成增长点
      文明门前的广场上,相如街道办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干部王凤英正和全家人用稻草和竹材制作草龙。
      以竹为骨节,以草为龙鳞是朴素的草龙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凤英制作的草龙是相如故城节日庆典中的必备道具。“我的孙辈现在都在学习草龙制作,已经学会辨别和收集制作所需的材料。”王凤英说。
      除了非遗项目原汁原味地呈现,相如故城还布局了一批新形态的文旅体验项目。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艳介绍,相如故城静态的展览比较丰富,而在游客可参与和互动的体验项目中,目前正在加入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以“年轻态”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
      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为背景,今年七夕前后,相如故城推出了光影秀和冷焰火烟花秀,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给游客和当地群众带来视觉惊喜;开展水龙祈福、挂同心锁、穿针乞巧、放河灯、猜灯谜等民俗文化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感。据统计,这些活动共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600多万元。
      2023年引入的研学服务,如今已成为相如故城吸引学生群体的重要方式之一。“去年约有7000人次前来开展研学,今年上半年已达5000人次左右。”何艳说。目前,相如故城还新规划了古风游乐场、汉风体验馆等项目,计划引入VR设备,让游客体验更多元,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