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两弹城”红色资源,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在这里感受 崇高之精神 强国之梦想 惊天之力量


  • 四川两弹城博物馆中的展陈内容。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

      位于“两弹城”的航天科技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点位:绵阳市梓潼县“两弹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有22次在这里指挥完成。对更多人而言,邓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亚、陈能宽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他们知道了这个地方。这里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位于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下的“两弹城”。
      不久前,位于“两弹城”的航天科技馆和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开馆,与两弹城景区串联成片,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提供了更多载体。
      9月12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两弹城”,当看到保存完好的167栋历史建筑、功勋墙上两弹元勋的雕像……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独有的时代印记和声音再次变得可知可感。

    回望一段历史
      走进四川两弹城博物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雕塑屹立眼前,让人肃然起敬。一旁的墙上写着几个大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博物馆展陈内容以“两弹”发展历程为主线、“两弹”研制为重点,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内涵,以三线文物和实物为主,分为序厅篇章、时代决策、铸就辉煌、峥嵘岁月、融合发展、科技兴市6个板块。
      其中一个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场景还原了邓稼先与工作人员开会时作出的一个经典手势,其意思是“如果原子弹有篮球那么大就好了”。
      讲解员赵洁介绍,1958年,钱三强找邓稼先谈话时神秘地说:“我们要放个大炮仗。”邓稼先心领神会,加入这项计划,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生活,其中有14年都是在“两弹城”度过的。
      在博物馆里,造型逼真的模型、沉浸式的剧场演绎、翔实的文史资料等让人目不暇接。“惊世伟业 护国核盾——中国核武器研制历程展”和“撼世核力量——核能科普展”中的珍贵文物和生动史料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望历史。赵洁说:“如今的红色旅游已不再是传统的看展览、听讲解,实物模型和数字影像让红色旅游成为生动的课堂,让年轻人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旁的航天科技馆则集纳了多种沉浸式互动技术,游客可在这里开启“探秘太空”之旅。从古人追星望月,到如今探索浩瀚宇宙,中国航天事业创造的一个个奇迹让人感受到强国梦想。

    传承一种精神
      一张办公桌、一个小茶几、一把藤条椅……“两弹城”里的一处小平房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这里是邓稼先住了14年的地方。记者注意到,简朴居室的墙上挂着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邓稼先的手稿复印件,让后人有机会走进他当时的内心世界。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把冰糖种在土里,到了秋天就会长出更多的冰糖,给爸爸和其他叔叔阿姨们一起吃……”日前,在“两弹城”取景拍摄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之《冰糖》单元播出后,邓稼先的孩子将冰糖埋在花盆这一情节让无数观众泪目。
      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刘文介绍,影视作品反映的内容仅是一小部分,在当时川西北的大山深处,秉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念,两弹元勋们为了中华民族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挺直腰杆,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坚守在不为人知的一线。
      行走在“两弹城”,保存完好的大礼堂、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默默地向后人传递“两弹一星”精神。前来参观的成都游客王女士说:“两弹元勋们隐姓埋名,干着惊天动地事,我们这代人应该牢牢接住接力棒,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绵阳依托“两弹城”红色资源,通过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文旅融合”目的地,助推“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2017年,绵阳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成立了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学院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载体,打造了《记忆里的“两弹一星”》系列特色课程,通过宣讲、情景再现和表演等形式,深情讴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